[实用新型]监视摄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6227.8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富铭;潘庆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视 摄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机,尤指监视用的监视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摄影机的使用性已经相当普遍,例如用在道路的路口、道路流量的监测,亦使用在治安的维护上,如大楼内、外部监视,以作为人员的控管及安全的维护等。故摄影机使用率极高,相对地需求量则相当大。
如图1所示,为公知一种监视摄影机,其具有一外壳11、一设于外壳11内的架体12、一枢设于架体12上的支撑架13、一设置于支撑架13处的面板14、一设于面板14上并穿过支撑架13的镜头15、一套设于镜头15外围的防光环体16、及设于支撑架13上且位于镜头15外围的照明装置17。其中,在支撑架13与面板14间设有数个以斜对角设置的调整装置18,每一调整装置18具有一螺栓181、一弹簧182与数个螺帽183、184。螺栓181依序穿过照明装置17、支撑架13、螺帽183、面板14、弹簧182与另一螺帽184。
由上述,借助于弹簧182两端抵压于螺帽184与面板14,使面板14受到弹簧182的推抵,从而能迫使防光环体16与外壳11的内侧面紧密接触。因此,当照明装置17发出亮光时,借助于防光环体16与外壳11的内侧紧密接触,可使得亮光无法反射至镜头15内,如此可防止镜头15的影像产生有炫光的现象。
然而,上述利用调整装置18介于支撑架13与面板14间,借助于调整螺帽184令弹簧182能压缩以调整面板14前后距离,达到压迫防光环体16而防止炫光,但调整装置18需先以螺栓181穿过照明装置17、支撑架13与螺帽183后,再穿过面板14与弹簧182最后再与另一螺帽184相螺锁,然此组装设计,却有组装不易的问题,易提升组装上的时间而提高成本。并且调整装置18所施加于面板14的推抵力不均,亦即调整螺帽184时易有调整偏差的问题,使弹簧182的压缩力道不均,最终造成无法平均压合防光环体16,使得防炫光的效果变差。
于是,本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提供易于组装、与防炫光效果及能提供稳固效果的监视摄影装置。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视摄影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承座体、一电路基板、一摄影镜头模块、一照明模块、一遮光弹性套体与一弹性元件。
上述外壳具有相对组的一基座与一罩体,承座体设置于外壳内部。电路基板位于承座体的内侧,摄影镜头模块穿过承座体且往罩体方向突伸,且具有一镜头。照明模块设置于承座体的外侧且位于摄影镜头模块外围,遮光弹性套体套设于镜头外缘。弹性元件位于遮光弹性套体与电路基板间,且弹性元件的一端弹性抵触于遮光弹性套体,使遮光弹性套体抵触于罩体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效益:由弹性元件位于遮光弹性套体与电路基板间,并直接抵触于遮光弹性套体,继而使遮光弹性套体抵触于罩体的内壁,如此的设计,能达到持久将遮光弹性套体稳固地抵触于罩体而改善炫光(漏光)。同时,在组装相关构件时,具有提供易于组装的目的,以简化组装的繁杂度而降低成本。再者,弹性元件直接抵触遮光弹性套体,因此能达到平均压迫遮光弹性套体的目的,以防止防炫光的效果变差。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监视摄影机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视摄影装置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监视摄影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监视摄影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公知]
外壳11 架体12
支撑架13 面板14
镜头15 防光环体16
照明装置17 调整装置18
螺栓181 弹簧182
螺帽183、184
[本实用新型]
外壳2
基座21 罩体22
容置空间23
承座体3
基架31 支撑架32
通孔321
电路基板4
摄影镜头模块5
镜头51 凸缘511
支撑座52
照明模块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慧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6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