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丝上油管路气体贮排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5566.4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7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桂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瑞贝卡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2 | 分类号: | D01D13/02;D01D5/096;B65H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1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上油 管路 气体 排放 装置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丝卷绕的给湿上油装置,具体涉及油嘴上油管路用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纤维纺丝成型后,长丝必须卷绕成具有一定形状和重量的卷装。卷绕工序是熔融纺丝技术的关键,卷绕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给湿上油装置。给湿上油的目的就是将乳化剂均匀喷涂在刚冷却成型的丝条上,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含油率、具有集束性、且柔软光滑,防止毛丝和静电的产生,便于卷绕和后加工。
给湿上油装置应按规定的油量连续不断地均匀涂覆在丝条内每根单丝上,以达到上油的目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油剂生产时,厂家没有除气泡,再加上油剂本身蒸气压较高,易于挥发,并且油剂泵气密性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下降,油剂管路中会不可控的随机出现长度不一的气泡。化纤上油管路从贮油壶开始连接油剂泵,然后直接连接喷油嘴,如果管路中出现气泡,没有任何处理手段,只能任其在管路中游走,最后到达喷油嘴,严重影响喷油的连续性和均匀性,致使化纤丝上油不均匀,最终影响加工和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纺丝上油管路气体贮排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依据连通器及密度对物体浮沉影响原理,本装置由1个三通、2个变径直通、油管、贮排气管及在贮排气管上安装的1个排气阀组成。三通上连接2个变径直通和1个贮排气管,在贮 排气管上再安装排气阀。三通、变径直通一端和贮排气管的内径相同为a,变径直通另一端和油管的内径相同为b,a是b的1~10倍。2个变径直通和1个贮排气管与三通的连接组合方式可以是2个变径直通安装在三通直路两端,而贮排气管安装在旁路一端;也可以是2个变径直通安装在三通直路一端和旁路一端,贮排气管安装在直路另一端。本装置安装在从油剂泵到喷油嘴的油管中任一位置,三通水平固定,贮排气管竖直。在竖直方向上三通低于喷油嘴,保证使贮排气管的上限标线与喷油嘴等高。油剂泵开启送油时,打开排气阀,由于油剂泵是微量计量泵(或称齿轮泵),扬程不高。在喷油嘴开放的状态下,根据连通器原理,油剂经过三通后,贮排气管和油管中的液面同时上升到同一高度。油剂从喷油嘴中喷出,由于开放的连通器液面水平一致,贮排气管中的液面也上升至上限标线处。此时,关闭排气阀,贮排气管中的压力将保持不变。接着,将喷油嘴与化纤丝接触为化纤丝上油。由于化纤丝有阻碍作用,喷油嘴处的压力将有所上升,同时贮排气管中的液面也略有上升,保持上限标线处的压强与此时喷油嘴的压强相等。当有气泡经过三通时,气泡密度比油剂密度低,气泡会沿着竖直的贮排气管上升至其顶端,而不会继续前进至喷油嘴。气泡内的压强与油管中的压强一致,气泡上升至顶端时会挤出相同体积的油剂。由此,原本油管中气泡的空间重新被油剂填满,保证了喷油嘴喷油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可以完全保证从本装置到喷油嘴这一段约30cm长的油路中没有气泡,油剂连续地均匀地被喷到化纤丝上,成品丝油剂量波动范围减少了20%。
2、实测在油管中有气泡的情况下,3min喷油量为15.0g;而在无气泡的情况下1min的喷油量为5.0g。初生纤维上油量控制变易,上油均匀,减少了静电 及毛丝的产生,后续加工可顺利进行。
3、制造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纺丝上油管路气体贮排放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三通2、变径直通3、排气阀4、贮排气管5、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装置包括一个三通1、两个变径直通2、一个排气阀3、贮排气管4和油管5。本装置安装在从油剂微量泵到喷油嘴的油管中任一位置,三通1水平固定,其中两个接口连接变径直通2,变径直通2再接通油剂管5;一接口直接连贮排气管4后加装排气阀3,贮排气管4竖直放置。在竖直方向上本装置低于喷油嘴,油剂从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经油管5进出。当油剂中夹带有气泡经过三通1时,气泡会沿着竖直的贮排气管4上升至其顶端,不会继续前进至喷油嘴。气泡上升至顶端时会挤出相同体积的油剂。原本油管5中气泡的空间重新被油剂填满,达到了上油连续性和均匀性目的,保证了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及成品丝质量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瑞贝卡纤维有限公司,未经许昌瑞贝卡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