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背侧式反射后视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5337.2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原吉;廖敏峯;陈健忠;林忠炫;林弘仁;王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B5/08;G02B1/10;B32B7/02;B32B9/04;B32B1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背侧式 反射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反射镜,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抗眩光效果的反射镜。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对人类的过去、现在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对于未来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汽车用的后视镜是必须的配备,其对于行车的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后视镜分为正面侧镀膜及背侧式镀膜两种,其中背侧式镀膜后视镜因为镀膜位置受到玻璃基板的保护,因此具备耐刮、耐候的特性而广为应用。
请参考图2,其为既有的背侧式镀膜后视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包含一玻璃基板60以及依序镀制于该玻璃基板60的一背侧表面的一氧化层61以及一金属反射层62。安装时,该玻璃基板60的一前侧表面朝向使用者(汽车驾驶员),如此,使用者可以通过该背侧式镀膜后视镜观看后方的路况。
然而,前述既有的后视镜的反射率低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且其亦不具备抗眩光的效果,当汽车行驶于夜间时,后方来车的车灯照射至该后视镜则可能反射至使用者的眼睛,影响使用者的视线而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既有的后照镜不具备抗眩光效果,容易影响夜间驾驶的视线,进而造成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镀制氧化层之前先镀制一层具半穿透效果的膜层,让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具备夜间抗眩光及提高反射的效果。
配合前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背侧式反射后视镜,其包含一透光基板以及依序镀制于该透光基板的一背侧表面的一半透光镀层、一氧化物层以及一金属反射层,其中该半透光镀层为具有光可穿透性的镀层;
其中,该半透光镀层为厚度为1nm~15nm且具有光可穿透性的金属层;该氧化物层为厚度为20nm~300nm的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或氧化锡层;该金属反射层为厚度为20nm~150nm的铝、钛、铬、不锈钢、银或铜镀层;
其中,该半透光镀层的穿透率为10%~70%。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选择该半透光镀层及该氧化物层的材料以及调整该半透光镀层及该氧化物层的厚度匹配关系,使由该透光基板的一正面入射的光线在该半透光镀层及该氧化物层之间产生干涉作用,而可以调整本实施例的反射波长(例如:蓝色光波长...等)及可见光反射率,因此,可以达到抗眩光效果以及高反射率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既有的背侧式镀膜后视镜的局部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透光基板 10
半透光镀层 20
氧化物层 30
金属反射层 40
玻璃基板 60
氧化层 61
金属反射层 6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背侧式反射后视镜的实施例,其包含一透光基板10以及依序镀制于该透光基板10的一背侧表面的一半透光镀层20、一氧化物层30以及一金属反射层40。
该透光基板10可为玻璃、高硬度透光塑料...等透光的基板。
该半透光镀层20可为金属(材质如铝、钛、铬、不锈钢、银、铜...等),其厚度可为1nm~15nm,其具有光可穿透性(因为厚度薄而具备光可穿透性),其穿透率可介于10%~70%之间。
该氧化物层30的材质可为氧化钛(TiOx)、氧化硅(SiOx)、氧化铝(AlxOy)、氧化锆(ZrOx)、氧化铌(NbxOy)、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氧化锡(SnOx)...等,其厚度可为20nm~300nm。
该金属反射层40的材质可为铝、钛、铬、不锈钢、银、铜...等,其厚度为20nm~150nm。
其中,该半透光镀层20、该氧化物层30以及该金属反射层40镀制于该透光基板10的工艺方法不限定,例如可以采用蒸镀、溅镀等物理气相沉积完成。
如此,利用选用该半透光镀层20及该氧化物层30的材料以及调整该半透光镀层20及该氧化物层30的厚度匹配关系,使由该透光基板10的一正面入射的光线在该半透光镀层20及该氧化物层30之间产生干涉作用,而可以调整本实施例的反射波长(例如:蓝色光波长...等)及可见光反射率,因此,可以达到抗眩光效果以及高反射率的技术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