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立体定位仪进样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5044.4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波;蒋常文;秦小云;覃克强;冯天谨;余其先;陈立春;刘梦青;唐俊海;刘漫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定位 仪进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科学实验仪器,特别涉及一种脑立体定位仪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实验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是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药理和神经外科等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设备,用于完成对神经结构进行定向的注射、刺激、破坏、引导电位等操作,可用于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建立、脑内肿瘤模型建立、学习记忆、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脑缺血等研究。如公告号为CN291758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脑立体定位仪,其进样装置主要由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操作臂、微量注射器和固定微量注射器的固定支架构成。固定支架的上端固定在操作臂的前缘,其下端则设有一个安装孔,微量注射器的针筒伸入该安装孔内进行固定。实验过程中,实验者直接推动微量注射器的推杆将液体缓慢微量注入实验动物体内。由于一次所需注入的液体用量一般都比较少,采用人工直接助推的形式,难以控制助推量,这就容易造成加样误差,而影响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实现液体微量进量和抽取控制的脑立体定位仪进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脑立体定位仪进样装置,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操作臂、微量注射器和固定微量注射器的固定支架构成;固定支架的上端固定在操作臂的前缘,其下端固定有微量注射器;上述固定支架的中部固定有一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啮合有一底部中空的螺纹助推杆,螺纹助推杆垂直于水平面,微量注射器的推杆伸入并固定于螺纹助推杆底部的中空腔体内。
上述方案中,微量注射器的推杆可以直接固定嵌于螺纹助推杆底部的中空腔体内,最好是通过贯穿啮合于螺纹助推杆底部侧壁上的螺杆固定于螺纹助推杆底部的中空腔体内。此时微量注射器的推杆上端可被螺杆卡住,螺纹助推杆顺向旋转能够带动推杆向下运动,逆向旋转便能够带动推杆向上运动,这样即可根据实验需要向实验动物注入液体或抽取脑脊液检查。
为达到缓慢微量注射的目的,上述方案所述螺纹助推杆的螺距最好控制在0.5-1mm之间。
上述方案所述螺纹助推杆的顶部设有旋进标识,这样实验者便能够直观的了解螺纹助推杆的推进和抽取度,从而推算出微量注射器的注液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螺纹助推杆带动微量注射器的推杆向下或向上运动来实现微量注射器的缓慢而微量的推进和抽取控制,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而且推进和抽取和抽取的精度更高、推进和抽取量也更稳定,可广泛用于在一般条件下对小动物进行定向的刺激、破坏、注射药物、引导电位等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支座;2、操作臂;3、固定支架;4、微量注射器;5、夹块;6、连接块;7、螺纹助推杆;8、螺杆;9、旋进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脑立体定位仪进样装置,其主要由支座1、以及安装在支座1上的操作臂2、微量注射器4和固定微量注射器4的固定支架3构成。所述操作臂2包括X向、Y向、Z向三个部分,每向操作臂2均由导轨和带调节手柄的活动杆构成,X向、Y向、Z向操作臂2上分别设有可沿导轨移动的游标座。X向操作臂2安装在Z向操作臂2的游标座上,通过调节手柄活动杆可操纵固定安装在游标座上的X向操作臂2沿Z向操作臂2导轨移动。X向操作臂2的游标座固定设置在Z向操作臂2的游标座背面。微量注射器4的固定支架3固定在X向操作臂2的导轨端,通过带手柄的调节杆可促使X向操作臂2的导轨轴向移动。Z向操作臂2通过垂直旋转轴和水平旋转轴安装在Y操作臂2的导轨端。Y操作臂2通过游标座固定在支座1上,通过带手柄调节杆可操纵Z向操作臂2在游标座的限定下沿导轨轴向移动。凭借上述结构,安装在支座1上的X向、Y向、Z向操作臂2可以分X向、Y向、Z向方向以及水平360°旋转轴和垂直180°旋转。
微量注射器4通过一U形夹块5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下端。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块5采用软性塑料材料制成,其U形开口的相对端面上设有相配合的拧紧件,微量注射器4的针筒从上自下插入U形开口内,并通过拧紧件将其固定在夹块5上。固定支架3的中部固定有一连接块6,连接块6上开设有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啮合有一底部中空的螺纹助推杆7,螺纹助推杆7垂直于水平面,微量注射器4的推杆伸入并固定于螺纹助推杆7底部的中空腔体内。微量注射器4的推杆可以直接固定嵌于螺纹助推杆7底部的中空腔体内,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微量注射器4的推杆是通过贯穿啮合于螺纹助推杆7底部侧壁上的螺杆8固定于螺纹助推杆7底部的中空腔体内。安装时,首先将螺纹助推杆7侧壁上的螺杆8拧开,并将微量注射器4的推杆插入螺纹助推杆7底部的空腔中,微量注射器4的顶端与空腔的上端相抵,最后在将螺纹拧紧,此时螺纹将微量注射器4的推杆锁紧在螺纹助推杆7底部空腔中。由于微量注射器4的针筒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下端,而其推杆则是与螺纹助推杆7联动的,这样当我们在调节螺纹助推杆7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便能够相应的调节微量注射器4推杆的推进和抽取量。由此可见,螺纹助推杆7的螺距决定着微量注射器4的推进和抽取精度,螺距越小,精度越高,螺纹助推杆7每步进一格所注射的液体量也就越少。因此为达到缓慢微量注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助推杆7的螺距最好控制在0.5mm-1.0mm之间。而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助推杆7的螺距为1.0mm。此外,本实用新型螺纹助推杆7的顶部设有旋进标识9实验者便能够直观的了解螺纹助推杆7的的推进和抽取度,从而推算出微量注射器4的注液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医学院,未经桂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