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压力容器用内闭式人孔盖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4233.X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9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樊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樊万强 |
主分类号: | F22B37/22 | 分类号: | F22B37/22;F16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压力容器 用内闭式人孔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压力容器上使用的内闭式人孔盖的受力点亦即配用紧固螺栓数量与分布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内闭式人孔盖上的受力点,为在长轴上布置的两个点,为使人孔盖得到一定的夹紧力,需配用直径较粗的紧固螺栓,一般为M30左右,此种设计给使用方面带来了一些弊端。由于螺栓较粗,装卸时需要强力操作易损坏工具,且场地多处于高台、悬空或狭窄、边角,多人又无法操作,螺栓型号大属非常备件,修换时需特别加工或外购,由于居中位置的螺栓和夹持鞍铁的覆盖,使得人孔圈处的积灰积水清除很困难。锅炉压力容器的内闭式人孔盖通常设计为椭圆形的平板状、波形槽状或凸壳状,在人孔盖的长轴上的两个设计受力点上焊接了一般为M30左右的紧固螺栓,并与人孔外放置的横杆夹持鞍铁相结合,通过旋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产生的拉紧力,使人孔盖夹紧其与人孔圈之间的密封材料,来完成对人孔盖的封闭,见附图1类(图1-1-1至图1-6)。
由于内闭式人孔盖的设计受力点为两个,数量较少,就会带来对其使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由于人孔盖密封需要很大的夹紧力,而配用的紧固螺栓数量偏少,就必须加大规格,因此一般使用了M30左右的紧固螺栓,所配套的鞍形夹铁也很笨重,对用户来讲它们属于不常用备件,如发生损坏则需专门修理或外购加工,很不方便。
由于紧固螺栓规格较大,在装卸人孔盖时须较强人工劳力,所配用的工具扳手也很大,如果不够力,就换用管子钳甚至再加上套管以增加对螺母的旋扭力,但在一些狭窄场合就会无能为力,因为把手太长,用不上。
由于潮湿灰尘烟气等作用,使螺栓螺纹腐蚀、生锈,造成拆卸螺母时很费力,经常用强力敲打,以至最后损坏了螺纹,即使螺母产生了松动也不能将其顺利卸下,而M16及以下可用扭断方式拆卸以节省时间。
有时提前在螺栓螺母上施以各种机械用油进行浸润,但效果有限,且污染、打滑、易燃。最后实在无计可施就动用氧乙炔火焰直烧加热消除应力松开螺母,再不然就进行破坏式割除以便尽快抢修。
由于现人孔盖的受力点布置在椭圆的长轴上,而夹紧力的作用点最终却落在人孔盖边缘的密封面上,使力的传递路线不能直接到位。它先使人孔盖产生弯曲应力,然后才是对人孔盖周边产生夹紧力。另外,每个受力点对椭圆人孔盖周边也不是处处等距的,因此会造成密封材料的受力不均匀,为保险起见,往往会对螺栓额外加力紧固,但有时效果有限,甚至未能制服渗漏,还损坏了密封垫。总之,装卸人孔盖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麻烦工作,人少了不够劲,人多了又插不上手,还要格外小心,否则,轻的会损坏工具,重的会出安全事故。
水平布置在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内闭式人孔盖,由于管道阀门以及人孔本身发生渗漏,或者打扫卫生用水冲洗,会在人孔盖与人空圈形成的凹坑内存有积水,加上落灰形成淤存,这样既会造成额外散热浪费,也存在腐蚀和不卫生的弊端。而正是人孔上的粗大螺栓和鞍形架铁的覆盖和占据空间,妨碍了对积水污物的清除和对设备方便的维护。
发明目的 为了提供新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的内闭式人孔盖,现对人孔盖上的受力点进行重新核算与布置,使得配用的紧固螺栓和夹持鞍铁变为小规格、轻型化,达到可一人进行常规操作,并将人孔盖大部裸露,以便清除积灰积水和再覆盖保温。
发明内容
综合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在人孔盖上增加受力点,亦即使用多根螺栓,且受力点由椭圆长轴上转移到椭圆周边上进行均布,同时紧固螺栓的规格由粗变细,随之而来的与紧固螺栓相配的鞍形夹铁也需进行改造或重新选择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压力容器用内闭式人孔盖,在盖体上设计布置了供连接紧固螺栓用的受力点,其改进在于所说入孔盖为椭圆形,所说受力点以所说椭圆中心对称设在椭圆人孔盖盖体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人孔盖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说受力点的范围为4至30个。
本实用新型的人孔盖再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说紧固螺栓的直径小于M30。
本实用新型的人孔盖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说紧固螺栓配置上挂卡式吊耳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人孔盖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人孔盖设置的两只直横梁式夹持鞍铁两端各有一个开孔,总数量与相连接紧固螺栓的总数量4个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樊万强,未经李林;樊万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4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更换面板的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硬盘前窗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