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3676.7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文;郑谨锋;许凯名;廖启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天线 电容 耦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PIFA(PlanarInverted-F Antenna)型环形天线与叉合电容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天线结构为包括一主板与一天线,其中,该主板为印刷电路板,通过焊接技术将天线、电路板与载板焊接而成,该天线的载板与电路板之间引出同轴连接线,最后将同轴连接线与主板焊接成形,成为现有天线结构;
其参照ELECTRICALLY SMALL ANTENNAS论文,并根据环形天线的缺点即效率不佳且需要较大的体积上去做修正,缺失在于:无法有效的缩小天线尺寸、增加产业效益与提升产品效能的需求,仍有改良的必要性,且现有天线结构不仅辐射效率较低且天线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市场上的应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天线所衍生的问题及不足,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进。
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现有天线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及不足,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环形天线具有较大体积,辐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由一PIFA型环形天线、一叉合电容(Interdigited Capacitor)耦合辐射体、一主板所组成;
该主板为由一个以上的电子元件组成的通过印刷电路板;
该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包含:
第一辐射端与第二辐射端,于第一辐射端最外缘一侧分别设有接地端、馈入端;
第二辐射端设有二接地端,将第一辐射端与第二辐射端耦合形成一长方体状的一馈入端和二接地端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
藉由上述的构件,完成一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最后通过自动焊接技术(SMT)将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安装于主板,完成一种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使整个主板边缘形成辐射场,通过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使达到较小体积的目的,具有增加天线幅射效率、增加产业效益与提升产品效能的功效;接地端、馈入端与主板边缘均通过能量偶合,具有较佳的电容耦合效果,使得有较佳的辐射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脚位另一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脚位另一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输入反射耗损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X-Y平面辐射场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Z-Y平面辐射场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X-Z平面辐射场型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11-第一辐射端;12-第二辐射端;13-馈入端;14-接地端;100-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2-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由一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1、一主板2所组成;
该主板2,为由一个以上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印刷电路主板;
该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1包含:
第一辐射端11与第二辐射端12,在第一辐射端11最外缘一侧分别设有接地端14、馈入端13;
第二辐射端12设有二接地端14,将第一辐射端11PIFA型环形天线与第二辐射端12耦合形成一长方状的一馈入端和二接地端(1对2)的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1;
藉由上述的构件,完成一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1,最后通过自动焊接技术(SMT)将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1安装于主板2,完成一种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
请参阅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天线电容耦合结构的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另一结构组成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叉合电容耦合辐射体1,可将第一辐射端与第二辐射端所设的接地端14、馈入端13可设为一馈入端和一接地端(1对1),以及一馈入端和三接地端(1对3)的耦合结构,完成叉合电容耦合激发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膨胀式温控器的膜盒座板
- 下一篇:高效环保节能换新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