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63663.X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楚林;丁英仁;郭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06 | 分类号: | F16K3/06;F16K41/02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平衡 圆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耐磨圆盘阀,具体涉及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
背景技术
耐磨圆盘阀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采矿、多晶硅、有机硅、氧化铝及煤化工等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行业对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运行压力在不断提升,管路口径也在不断扩大,对圆盘阀的工作可靠性及寿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但由于管路中流动的介质多为密相或稀相介质,大量的坚硬固体颗粒具有很高的磨蚀特性,因此,多数情况下使用寿命均较低,一般在半年左右,有的甚至只能使用一到两个月。
分析造成圆盘阀失效的原因,主要是阀杆的受力状况非常恶劣,现有结构的圆盘阀阀杆不仅要传递推动阀盘开关动作的扭转力矩,而且还要承受侧向不平衡力和轴向介质推力。这种不平衡力还会随着圆盘阀的开关动作而出现波动。这使得阀杆组件摩擦力矩增大和交变,造成阀杆组件局部磨损严重,甚至出现动作卡涩,填料密封泄漏,最终导致了阀杆组件的较快失效。
同时,现有结构的圆盘阀,阀杆组件一端安装在阀体内侧的盲孔中,只能起辅助支撑作用,容易造成支撑力的不协调,对圆盘阀的稳定工作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旋转式圆盘阀,阀杆组件采用轴向平衡式结构,改善阀杆组件的受力状况,降低磨损速度,提高圆盘阀的使用寿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它包括入口阀体、出口阀体和中阀体,阀杆组件安装在入口阀体和出口阀体上,操作阀盘运动,所述的阀杆组件上设置有两道对称的填料组件一和填料组件二,填料组件一和填料组件二分别通过填料压板一和填料压板二压紧;在阀腔内,对称设有固定阀杆组件的衬套一和衬套二、压环一和压环二。
如上所述的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所述的入口阀体与阀杆组件的环形容腔内设有填料组件二和调整垫二并通过填料压板二压紧,在出口阀体与阀杆组件的环形容腔内设有填料组件一和调整垫一并通过填料压板一压紧。
如上所述的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所述的阀盘可以围绕销轴转动,阀盘通过弹簧紧密贴合在入口阀体和出口阀体的内侧密封面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所述的入口阀体、出口阀体、中阀体三个阀体之间通过缠绕密封垫密封。
如上所述的一种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所述的入口阀体和出口阀体、填料组件一和填料组件二、衬套一和衬套二、压环一和压环二、填料压板一和填料压板等采用对称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1、降低了阀杆组件的磨损,提高了密封性和工作寿命。
以往圆盘阀的填料组件结构使阀杆组件承受单侧的介质力,此力随阀杆直径和介质力变化,并在开关过程中产生交变。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相同的填料组件一和填料组件二设计,消除了介质作用在阀杆组件上的不平衡面积从而消除了轴向力和轴向移动趋势,降低了阀杆组件的轴向磨损,提高了填料组件密封性。
2、防止动作卡涩,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以往圆盘阀的入口阀体和出口阀体对阀杆组件的支撑不对称,而是一端强一端弱。这会导致导向部分磨损加剧,使阀杆动作不灵活。本实用新型通过衬套一和衬套二、压环一和压环二的完全对称设计,提高了阀杆组件支撑强度,使圆盘阀的动作更平稳。
3、增强了零组件的互换性,降低了产品成本。
阀体一和阀体二、填料密封组件一和填料密封组件二、衬套一和衬套二、压环一和压环二、弹簧座一和弹簧座二、整体阀座环一和整体阀座环二、整体阀盘一和整体阀盘二、填料压板一和填料压板二均采用对称结构设计,减少了零组件的个数,提高了零件互换性,降低了成本。
4、方便装配和维修。
由于入口阀体和出口阀体完全相同,除阀杆组件外,其他零组件也成对出现,使得安装更方便,也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轴向平衡式圆盘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向平衡式圆盘阀填料组件与支撑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轴向平衡式圆盘阀阀盘阀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动控制轴向平衡式圆盘阀外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