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3653.6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哲明;丘力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常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报警系统,具体的讲,其涉及一种通过在发生险情时,通过触发开关而实现报警呼叫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产生了老人生活安全性的问题,即独处的老人在遇到意外摔伤或突发性的疾病时,不能及时得到救治,例如,老人在洗澡时滑倒摔伤,由于此时不可能再移动到电话机旁拨打新电话求救,也不可能回到卧室按动呼叫物业人员的按钮,从而就可能耽误了对伤病的救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其能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背顺利激活,并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其包括一个接收报警装置和至少一个发射装置,其中,
该接收报警装置包括一个接收天线,与接收天线电连接的接口电路,与该接口电路电连接的对码和解码控制器,与对码和解码控制器电连接的中心控制器,该中心控制器还与一自动拨号器以及一通话和报警装置电连接,该自动拨号器和通话和报警装置再电连接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再电连接电话线输入电路;
所述发射装置包括一编码对码控制器,一个与编码对码控制器电连接的按键开关以及与编码对码控制器电连接的天线装置,发射装置还包括一电源电路为编码和对码控制器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指示灯电路,其与按键开关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射装置中的编码和对码控制器首先需要与接收报警装置中的对码解码控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并设定一个双方认可的密码供以后使用。触发发射装置的开关按键即可控制编码和对码控制器通过天线装置发出一个密码,改密码被接受报警装置中的天线装置接收后,通过接收电路送至对码解码控制器进行解码和对码操作,对码无误后,该对码解码控制其输出一控制信号至中心控制器,该中心控制器即指示自动拨号电路通过接口电路向外播出一组号码,该号码可以是预设的,例如是对应医疗结构的号码,电话接通后,可以通过通话和报警装置实现与医疗机构的通话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发射装置可以通过悬挂或佩戴的方式由独居老人等人群随身携带,在发生危险时,按动发射装置的按钮,即可实现自动拨号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100,其包括一个接收报警装置10和至少一个发射装置20,其中,
该接收报警装置10包括一个接收天线11,与接收天线电连接的接收电路12,与该接收电路12电连接的对码和解码控制器13,与对码和解码控制器13电连接的中心控制器14,该中心控制器13还与一自动拨号器15以及一通话和报警装置16电连接,该自动拨号器15和通话和报警装置26再电连接接口电路17,该接口电路17再电连接电话线输入电路18;
所述发射装置20包括一编码对码控制器21,一个与编码对码控制器21电连接的按键开关22以及与编码对码控制器21电连接的天线装置23,发射装置还包括一电源电路24为编码和对码控制器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指示灯电路25,其与按键开关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射装置中的编码和对码控制器首先需要与接收报警装置中的对码解码控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并设定一个双方认可的密码供以后使用。触发发射装置的开关按键即可控制编码和对码控制器通过天线装置发出一个密码,改密码被接受报警装置中的天线装置接收后,通过接收电路送至对码解码控制器进行解码和对码操作,对码无误后,该对码解码控制其输出一控制信号至中心控制器,该中心控制器即指示自动拨号电路通过接口电路向外播出一组号码,该号码可以是预设的,例如是对应医疗结构的号码,电话接通后,可以通过通话和报警装置实现与医疗机构的通话操作。
指示灯电路25可以在按下开关按键后点亮,指示系统正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