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安全护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2996.0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清泉 |
主分类号: | F16P1/00 | 分类号: | F16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安全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案与棒状材料的安全护套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一种可套设于各种不同规格的钢筋、钢材、铁件、铝件或其他材料等易发生职业灾害棒状材料尖端处的安全护套,以确实防止棒状材料尖端对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背景技术
使用于工作场所各种不同规格的钢筋、钢材、铁件、铝件或其他材料等因为其具有尖端,若不使用任何防护措施时,人员容易因此发生职业灾害,常用的防护措施包含于其尖端处使用烤漆板、条状材料、木板等材料覆盖作为挡止防护措施,但是此种防护措施容易因为碰撞,或尖端处高低不一,导致覆盖的防护措施掉落、位移或失效。
常用一种较佳的方式于尖端处加装截断的塑胶水管或专用的护套保护,该专用护套其主要具有一可供尖端穿入的轴孔,可套设防护于材料尖端处;但实际运用于工作场所实务使用时,受限于各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尺寸大小不一、长度高低不同,使用者除了依正常使用方式将单一尺寸的护套在单一尺寸的材料尖端处;或使用2-3种不同尺寸的护套,分别使用在2-3种不同尺寸的材料尖端处外,也常以较大尺寸的护套勉强使用在不同尺寸的材料尖端处;因此重复使用后容易造成变形、容易脱落,或尺寸不适用,或分别使用数个不同规格护套等问题;传统使用的护套或防护措施,其方便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明显不足,施工人员易发生受伤的灾害事故,甚至丧失宝贵生命,此种情形以营建工地罹灾案例最为严重。
有鉴于传统使用的护套或防护措施,欠缺方便性、安全性及稳定性,且重复使用后易变形等问题,设计人于是研发一种具有坚固耐用、简单方便、安全及稳定的通用安全护套,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通用安全护套,该通用安全护套可活动套设于不同规格的钢筋、钢材、铁件、铝件或其他材料,或工厂机具设备、家庭家具、公共设施的尖端处,避免施工人员或民众因各种尖端处无防护措施,因而发生受伤事故,甚至丧失宝贵生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安全护套,包括:一护套主体,其内设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由多个自内至外由小至大不同内径及深度的凹孔所构成,该套接部供各种不同规格的材料或器材尖锐端穿入防护。
本实用新型有关通用安全护套的设计,详加说明,于一个护套主体的顶部结构体可制作成各种不同形状及图案,与柱型结构体以一体成型所构成;柱型结构体外部造型简单、便于开模生产制造,或是于该柱型结构体外部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增加厚度的设计,加强使用的安全性及稳定度;内建自内至外由小至大以数个不同内径及深度凹孔的套接部所构成的通用安全护套,该套接部凹孔表面平滑,或可制作为螺纹状或其他纹路,增加使用的安全性及稳定度。
本案的特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施工人员因各种不同规格的钢筋、钢材、铁件、铝件或其他材料等易发生职业灾害,尖端处无防护措施,而发生受伤事故,甚至丧失宝贵生命;也可应用于工厂机具设备、家庭家具、公共设施,各种不同规格器材的尖端处无防护措施,而发生受伤事故,甚至丧失宝贵生命。
本实用新型套接部可适用于工作场所各种不同规格的钢筋、钢材、铁件、铝件或其他材料等易发生职业灾害,将尖端处加装通用安全护套的防护措施;也可应用于工厂机具设备、家庭家具、公共设施,各种不同规格的器材,将尖端处加装通用安全护套的防护措施,且重复使用后不易变形;本实用新型造型兼具艺术化的设计,可当装饰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案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例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不限为任何材质、任何形状、任何尺寸、任何颜色、任何型式,其表面可附加任何图案、任何纹路、任何文字、任何符号,合先叙明。
如图1-图3图面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安全护套,其主要包含一由顶部结构体11及柱型结构体12所构成的护套主体10,该顶部结构体11概呈一钝端,该护套主体10内设有一套接部13,该套接部13由多个自内至外由小至大不同内径及深度的凹孔131所构成,且各凹孔131为同轴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清泉,未经张清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2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
- 下一篇:高能束流焊接熔深倍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