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陶炉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966.8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15/08;F24C15/34;H05B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5400 河南省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陶炉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陶炉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陶炉盘结构一般采用隔热底盘和隔热密封圈作为隔热装置,金属外壳无与相邻部件固定装置,电源接线端子为“-”字式,如专利号200820083076.5、200720178167.2电陶炉盘,其缺陷是:一、电陶炉盘工作时持续高温,“-”字式电源接线端子因高温易闪络、熔断、氧化、脱落;二、金属外壳无与相邻部件固定装置,炉盘安装不牢稳,易松动;三、隔热底盘和隔热密封圈结合部易流失热能,且制作、安装不简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陶炉盘,金属外壳设有与相邻部件连接的固定耳扣,便于电陶炉盘安装,并保证其稳固性;隔热底盘为盆状一体式,保证电陶炉热源集中,减少热能流失;电源接线端子及防护高频磁为圆弧直角型,且端子与电源线连接端为压扣式,保证电源线与端子紧密连接,增强绝缘性能,避免工作时因高温闪络、熔断、氧化、脱落,从而提高电陶炉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陶炉盘,包括金属外壳、隔热盘、电热丝、高频瓷接头,隔热盘安在装金属外壳内,电热丝盘旋迂回嵌入安装在隔热盘内,电热丝两端分别焊接在高频瓷接头两个接线端子上。在其结构特点是,隔热节能,耐高温,接线端子绝缘防护效果好,安装简便,实用性强。
所述的金属外壳沿壁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耳扣,便于与相邻部件连接、固定电陶炉盘。金属外壳设有高频瓷接头卡口,用于安装高频瓷接头。
所述的隔热盘为圆盆形,增加隔热效果,减少热能流失,隔热盘设有电热丝导出口,用于导出电热丝安装接线端子。
所述的电热丝下边为交错牙状,“牙”部盘旋插入安装在隔热底盘内,加强电热丝的稳固性。
所述的高频瓷接头为圆弧直角型,包括2个接线端子和2片高频瓷。高频瓷设有螺钉孔。端子呈圆弧直角型,一端为片状,用于焊接发热丝,另一端为压扣式,用以扣紧高温线,端子嵌入安装在两片高频瓷内,并用螺钉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频瓷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频瓷接头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外壳(1)、隔热盘(2)、电热丝、高频瓷接头(4),隔热盘(2)安装在金属外壳(1)内,电热丝(3)盘旋迂回嵌入安装在隔热盘(2)内,电热丝(3)两端分别焊接在高频瓷接头(4)两个电热丝接线端子(4-1-2)上。
所述的金属外壳(1)沿壁(1-1)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耳扣(1-2),便于与相邻部件连接、固定电陶炉盘。金属外壳(1)还设有高频瓷接头卡口(1-3),用于安装高频瓷接头(4)。
所述的隔热盘(2)为圆盆形,增加隔热效果,减少热能流失,隔热盘(2)设有电热丝(3)导出口(2-1),用于导出电热丝(3)安装电热丝接线端子(4-1-2)。
所述的电热丝(3)下边为交错牙状,“牙”部(3-1)盘旋插入安装在隔热盘(2)内,加强电热丝(3)的稳固性。
所述的高频瓷接头(4)为圆弧直角型,包括2个接线端子(4-1)和高频瓷内片(4-2)、高频瓷外片(4-3)、螺钉(4-4)和高温线(4-5)。高频瓷内片(4-2)设有螺母孔(4-2-2)和接线端子下部卡槽(4-2-1),高频瓷外片(4-3)设有螺钉孔(4-3-1)和接线端子上部卡槽(4-3-2);接线端子(4-1)呈圆弧直角型,一端为片状电热丝接线端(4-1-2),用于焊接发热丝,另一端为压扣式高温线接线端(4-1-1),用以扣紧高温线(4-5),接线端子(4-1)嵌入安装在高频瓷内片(4-2)和高频瓷外片(4-3),并用螺钉(4-4)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未经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涵道涡轮风扇及冲压式双模发动机
- 下一篇:节能、环保传热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