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田灌排现浇水泥暗渠施工机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908.5 | 申请日: | 200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顾为锁;曹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为锁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5/00;E02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灌排现 浇水 暗渠 施工 机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地下渠道施工机械,尤其是农田灌排水暗渠现浇施工机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的加剧,农田灌溉用水矛盾日趋严峻,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各省市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指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节水措施,特别是农田灌溉将原来用土渠灌溉改为用水泥现浇的U形明渠,进而又改进为地下暗渠。这一改进大大减少了土渠的渗漏和蒸发造成的损失,但对于面广量大的农田灌溉暗渠施工,却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首先农田暗渠不可能采用城市地下管道那种用预制的钢筋水泥管来铺设,因为那样不仅耗资耗材巨大,而且农田运输起吊十分不便。经反复研究实践现在农田暗渠广泛使用水泥混凝土现浇,不用钢筋骨架,分两半浇,即先浇筑下半管,一般浇的暗渠断面形状为椭园形,即先浇下半大于半园的半管,等下半管凝固结实后,再浇筑上半管。用这种方法浇筑下半管还比较方便,一次可连续浇筑很长一段,但对于上半管就不行了,上半管浇筑必须先在下半管内立上木模壳,一次只能浇20米至40米长,一次立木模壳要花去两个多小时、浇筑好等水泥凝固牢还要等6至8小时,再用人钻进暗渠去拆除木模壳又要花一两个小时,这样浇筑一段就要等待8至10个小时,不仅效率低,而且耗用木材多,多次拆卸木模还易坏损,同时人钻进去拆木模也不安全,特别是内径小的支渠,人必须爬进去,躺着拆除木模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缩短间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施工机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浇注方法和顺序仍然跟现有技术一样,先浇注下半水泥管,然后再浇注上半水泥管,不同的是浇注上半管时不用立木壳木模作成内模,而用水囊和一组小跑车作为内模,所述水囊是用尼龙软管或用增强型软管制成,一般20节左右,每节小跑车长2米,每节之间用钢丝绳连接,在每节小跑车下面设有6个橡胶滚轮,水囊铺设在小跑车上,水囊长度与一组小跑车差不多约40米左右,当水囊通入压力水时,水囊加上小跑车的高度正好等于椭圆形水泥暗渠内腔的高度,当水囊排出压力水时,水囊自然下瘪在小跑车上,此时水囊与小跑车可以在水泥暗渠下半管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省去了立、拆木模壳的时间,缩短了间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2)不用人工钻进渠内拆木模壳,既安全又减轻了劳动强度;(3)降低了成本,木模壳用料多,多次装拆不损坏;(4)提高了暗渠质量,水囊成形内腔光滑连续平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半管施工滑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半管施工滑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半管成形过程断面剖视图
图中1、下半管加料斗,2、下半管震动器,3、下半管配重块,4、下半管抹光段,5、下半管震实成形段,6、下半管成形导向段,7、上半管加料斗,8、上半管震动器,9、上半管配重块,10、上半管抹光段,11、上半管震实成形段,12、上半管成形导向段,13、下半管,14、上半管,15、水囊,16、压力水,17、小跑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下半管成形滑模示意示图,在浇筑下半管时必需先将开挖成形的土渠壁修光并清除槽内残土,然后再将下半管成形滑模架设在土槽上,滑模与土槽壁的间隙应等于水泥管壁厚,将水泥混凝土加入下半管加料斗1,前方牵引机构通过导向段6拉动下半管成形滑模向前移动,水泥混凝土不断向土渠空腔充填,在下半管震动成形段5的上方面有一振动器2不停地震动将水泥夯实,在下半管抹光段4上有一配重块3,它们的作用是将压实的水泥抹光,这样滑模不停地向前移动,下半管即不停地连续成形。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下半管浇筑成形并凝固牢固后再在下半管内铺设20节小跑车17,每节小跑车的长度为2米,小跑车之间用钢丝绳联接,水囊15铺设在小跑车上。当压力水16充满水囊15时即可进行上半管的浇筑施工,为了防止水泥粘在水囊15上,在水囊15的上半园表面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时即可将上半管成形滑模架设在下半管13和水囊15上面,上半管滑模内腔与水囊15间的间隙应等于水泥上半管14的壁厚,向上半管加料斗7加入水泥混凝土,前方牵引装置通过上半管成形导向段12带动上半管成形滑模向前移动,在上半管震实成形段11上面有一震动器8不停地震动将水泥震实,在上半管抹光段10上有一配重块9,它们的作用是将震实的上半管表面抹光,这样连续向前施工一次完成的上半管的长度应略小于水囊的长度,待上半管这一段经2至3小时基本凝固后放出水囊内的压力水,水囊自然下瘪落在小跑车上,向前拉动小跑车到下一个施工段即可进行下一长度段的浇筑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为锁,未经顾为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浪能的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用于海流发电涡轮机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