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电脑电水壶控制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863.1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彦松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G05D23/24;A47J2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515600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电脑 电水壶 控制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家用电器控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由单片机智能控制的微电脑电水壶控制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水壶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在现有电水壶控制电路中,通常是通过串联一个常闭温控器在电热管线路上来控制加热温度防止干烧情形发生,当干烧时,温度会很快上升使得温控器断开,加热电路停止工作,以防止干烧;但当温度下降后,温控器会再次导通,加热电路也重新工作而继续干烧,因此在干烧过程中存在容易烧坏温控器、电热管等现象,而且温控器是与电热管串联,加热过程中温控器与电热管一起工作发热,有一样大的电流通过,这样对温控器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影响,使用一段时间后温控器容易损坏,防干烧功能也随着起不了作用。同时,现有的电水壶电路控制板由于完全依靠电阻、电容、电感等简单的分立电子元件构成,功能简单且对于温度的控制不稳定和不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水壶防干烧功能的不足和功能过于简单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电脑电水壶控制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电脑电水壶控制板,由保险管和加热管串联构成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中串联一个控制加热电路工作和断开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脚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接,使继电器导通、断开完全受单片机设定程序控制。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降压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单片机及单片机外围电路。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I/O口之一连接一供其采样温度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两端并联一防止干烧的常开型温控器。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外围电路包括一实时显示通过热敏电阻采样而来的水温的数码管。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外围电路I/O口连接四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电源开关、泡茶功能开关、热奶功能开关和自动功能开关。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外围电路包括一功能提示性蜂鸣器。
优选的,所述热敏电阻和常开型温控器安装在电水壶底感应水温。
优选的,所述常开型温控器动作温度为到达125℃闭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片机控制加热电路中的继电器导通、断开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防干烧电路中的温控器通常情况下一直处于断开无电流状态,因此,寿命更长,且不需要耐高电流的温控器,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
F1:保险管, K1:12V继电器, R5:发热管
R1:分压电阻, R2:限流电阻, C1:降压滤波电容
D2:二极管 D3:二极管 D4:二极管
D5:二极管 D1:稳压二极管 R3:限流电阻
R4:热敏电阻 K2:常开型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电路由保险管F1、12V继电器K1、发热管R5串联构成,12V继电器K1的电源脚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接,单片机通过程序控制12V继电器的12V电源来控制加热电路工作还是断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降压滤波电容C1降压,再通过限流电阻R2限流,四个二极管D2、D3、D4、D5构成经典的整流桥,所述四个二极管D2、D3、D4、D5型号为IN4007,稳压二极管D1正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1负极接整流桥输出的正极,整流桥将交流电整流为12V的直流电源,再通过限流电阻R3和三端稳压管78L05变换为单片机所需的5V电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I/O口之一连接一供其温度采样的热敏电阻R4,该热敏电阻R4两端并联一防止干烧的常开型温控器K2,热敏电阻R4和常开型温控器K2安装在电水壶底感应水温,所述常开型温控器动作温度为到达125℃闭合,单片机外围电路还包括一实时显示通过热敏电阻采样而来的水温的数码管。
单片机外围电路I/O口还连接四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电源开关、泡茶功能开关、热奶功能开关和自动功能开关,单片机外围电路还包括一功能提示性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彦松,未经沈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亚氨基二乙腈合成双甘膦的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硫化钼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