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塔的拼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568.6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8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良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塔 拼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冷却塔的拼接结构,其主要将二台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冷却塔外壳体拼结成一体,且使二台冷却塔的冷水槽呈现连通状态。
背景技术
冷却塔将热水送至冷却塔的上端,并经散水作用后分布成较大面积,向下流动,再由送风装置将塔外冷空气强制送入冷却塔内,使向下流动的热水与进入冷却塔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水温降低成冷水,空气在升温后形成热空气,由塔顶送出塔外。
目前较常见的送风装置,为设置在冷却塔顶的风扇。该风扇运转时,可将冷却塔内的空气向上排出,同时冷却塔外的冷空气自然进入冷却塔内,而能使冷空气与向下流动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热水的作用。
坊间有一种形式的冷却塔50,其所使用的送风装置为风车装置51,如图1所示。马达52带动该风车装置51运转,而将冷空气以高速送入冷却塔50内,与热水进行热交换,而达到冷却热水的作用。该冷却塔50的外壳体多以金属材料制成,其造价较高。又,当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冷却塔50、50作连接使用时,由于管线压力与水流速不一的影响,常会发生二台冷却塔50、50的冷水槽53、53内的水位不一,容易发生水泵(图上未示出)抽空的情形发生,影响系统的使用寿命。故必须在两台冷却塔50、50的下方冷水槽53、53处设置一水平状的管体54,由该管体54的两端分别伸入该二冷却塔50、50的冷水槽53、53内,使该二台冷却塔50、50的冷水槽53、53呈连通状态,而能达到水位平衡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的拼接结构,其主要能将二台冷却塔拼接成一体,并使拼接后体积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为最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塔的拼接结构,其主要在将二台以玻璃纤维制成的冷却塔外壳体拼接成一体,并使二台冷却塔的冷水槽呈连通状态;其中,该冷却塔的外壳体以玻璃纤维制成,且其设置有风车装置而可将冷空气以高速送入冷却塔;该拼接结构包含:一第一冷却塔,其外壳体的右侧未设置壁面,使其右侧呈透空状,其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水槽;一第二冷却塔,其外壳体的左侧未设置壁面,使其左侧呈透空状,其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冷水槽;以及,一衔接件,其包含设有前端缘、底端缘、后端缘;该衔接件的左侧与该第一冷却塔外壳体的右侧紧密黏合,右侧与该第二冷却塔外壳体的左侧紧密粘合;其间,该衔接件的前端缘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二冷却塔外壳体的前端壁面对应拼接黏合,底端缘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二冷却塔外壳体的底端对应拼接黏合,后端缘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二冷却塔外壳体的后端壁面对应拼接黏合。该衔接件设置在该第一冷却塔与第二冷却塔之间。其中,该冷却塔的外壳体与该衔接件都以玻璃纤维制成。该冷却塔设置有风车装置而可将冷空气以高速送入冷却塔内,而与热水管所送入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该冷却塔的下部设置有一冷水槽,可将经过热交后的冷水收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塔的拼接结构,其中,该二台冷却塔的外壳体拼接成一体后,可使二台冷却塔的冷水槽呈连通状,使回流的冷水能均匀地分布在二台冷却塔内,而能避免因冷水槽水量过少而发生水泵抽空的情形,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冷却塔的外观图;
图2为二台常用冷却塔合并使用时冷水槽的联通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图3的局部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冷却塔;11-外壳体;12-冷水槽;13-前端壁面;14-底端;15-后端壁面;16-缺口;20-第二冷却塔;21-外壳体;22-冷水槽;23-前端壁面;24-底端;25-后端壁面;26-缺口;30-衔接件;31-前端缘;311-凸缘;32-底端缘;321-凸缘;33-后端缘;34-隔板;35-板面;36-凸片;40-风车装置;50-冷却塔;51-风车装置;52-马达;53-冷水槽;54-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设计人有鉴于前述常用冷却塔在拼接后体积较大,且必须设置管体来连通二冷水槽,在制作上较为复杂,而研创一种新型的冷却塔拼接结构,使拼接后总体积较小,且制作上更为容易。兹配合图面,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与使用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良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良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