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512.0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45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耿金锋;郭朋朋;张晋阳;刘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8 | 分类号: | C12M1/18;C12M1/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065001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微藻的收集过程中,如何高效、快速并且低成本的收集微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目前微藻收集方法有絮凝法、过滤法、离心法和沉降法等。使用絮凝法收集微藻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絮凝剂,絮凝剂或者价格昂贵,或者含有重金属离子。进行微藻下游产品生产时,需要对残存于微藻中的絮凝剂含有的有毒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处理,导致工序复杂,成本偏高,因此在实际微藻收集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过滤法进行微藻收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微藻体积太小,利用普通滤布及滤纸根本无法将微藻滤出,只能采用微滤及超滤方式,但微滤及超滤方式又因为过滤孔过小容易堵塞,而使过滤过程难以进行,加之又存在能耗大的弊端,所以也不被业界看好。使用离心法收集微藻,收集量明显提高,但能耗巨大,成本太高。
目前普遍采用沉降法收集微藻:将藻液通入到开口形沉降池中静置24小时左右后,60%左右的微藻能够沉降到沉降池的底部,使用泵抽回法将微藻含量已经显著变低的上清液抽出,然后对留存于沉降池底部的微藻含量高的藻液进行干燥处理,从而收集微藻。该方法虽然有操作简便,节省能源的优点,但仍然存在有如下不足之处:
1、沉降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2、虽然可以通过降低沉降池的深度的方式缩短沉降距离,从而缩短沉降时间,但这会减小沉降池的容积,导致藻液处理量小,仍然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用以提高微藻收集时微藻的沉降速度,从而缩短沉降时间。
一种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包括:
罐体,该罐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并具有开口;
顶盖,由不透光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用于与罐体构成密闭空间;
分层收集板,位于所述罐体内,包括至少一张可活动板、至少三根支柱以及一张底板,用于收集沉降的微藻。
在所述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罐体底部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底板上具有与所述支柱相同数目的螺口,用于将所述至少三根支柱固定在底板上;每根所述支柱上每隔一定距离具有一个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可活动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为密闭的暗环境,使得通入装置中的微藻停止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微藻沉降,提高微藻的沉降速度,进而缩短沉降时间;并且由于装置中的分层收集板,缩短了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降时间,而且整个沉降法收集微藻的过程只需消耗极少的能量,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集微藻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层收集板的构件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层收集板的纵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收集微藻的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收集微藻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能够提高微藻的沉降速度,从而缩短微藻的沉降时间,不仅可以收集自身沉降性能好的微藻,还可以收集自身沉降性能不是很好的单细胞微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由罐体、顶盖和和分层收集板构成,所述装置亦可称为装置。该装置包括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开口形罐体,和由不透光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用于与罐体构成密闭空间的顶盖。其中,制作装置的不透光材料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开口形罐体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必要的几何形状,既可以是不规则几何体,也可以是规则的几何体,例如,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等,较佳地,可以采用规则几何体的复合形式(如图1A、图1B所示):罐体的上部可为圆柱体、长方体及正方体等,罐体的下部可为与上部相应的锥体结构,从而便于微藻的排出。
上述用于收集微藻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侧面阀门,位于装置罐体的侧面下部,用于排出上清液;底阀,位于罐体底部,用于排出沉降的微藻;第一加料口,位于装置的顶盖处,用于向装置内通入藻液和PH值调节液。其中,还可采用在装置的顶盖处设置两个加料口,即第二加料口和第三加料口,其中,第二加料口,用于向所述装置内通入藻液;第三加料口,用于向所述装置内通入PH值调节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制造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