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1506.5 | 申请日: | 200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宋亚昕;黄猛;王德利;李维忠;吕柏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11/00 | 分类号: | B61G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 地址: | 037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缓冲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机车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是用于机车或车辆之间,以避免当机车或车辆在牵引或制动时发生冲撞。现有的用于机车或车辆的缓冲器全部为单级缓冲器,即缓冲器上只有一个弹性体;所述单级缓冲器在牵引、制动时的作用是相同的,其在牵引时拉伸刚度小、行程大,所以牵引冲击大;其在制动时,行程有限、吸收能量有限,制动冲击大,因此,现有缓冲器的牵引效果和制动效果均不佳。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的相关设计和制造经验,提出一种缓冲器,以克服现有结构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在牵引时,刚度大、行程小、冲动小,而在制动时,刚度小、行程大、有利于制动力的吸收,以提高牵引和制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设置在车体底架车钩箱内,所述缓冲器包括有前挡板、中挡板和后挡板,在前挡板与中挡板之间设有前组弹性体,在中挡板与后挡板之间设有后组弹性体;所述中挡板由对应两侧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侧臂,所述前挡板设置在所述两侧臂之间并能沿着所述两侧臂前后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侧臂上沿着前挡板滑动方向分别设有一滑槽,所述前挡板两侧对应所述滑槽分别设有一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挡板、前组弹性体和中挡板由一心轴穿设连接在一起,所述心轴上分别设有卡接于前挡板和中挡板的圆头和卡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挡板、后组弹性体和后挡板由两组螺栓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的中段形成直径大于两端的阻挡部。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在前挡板、中挡板和后挡板之间设置了两个弹性体,构成了双级缓冲器,且所述中挡板两侧延伸设有所述两个侧臂,在牵引时,只有后组弹性体被压缩,具有刚度大、行程小的特点,达到了牵引冲动小的效果;而在制动时,缓冲器的前组弹性体和后组弹性体均被压缩,具有刚度小、行程大的特点,有利于制动力的吸收,达到了吸收制动能量大、缓冲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器1,该缓冲器1设置在车体底架车钩箱2内,所述缓冲器1包括有前挡板11、中挡板12和后挡板13,在前挡板11与中挡板12之间设有前组弹性体14,在中挡板12与后挡板13之间设有后组弹性体15;所述中挡板12由对应两侧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侧臂121,所述前挡板11设置在所述两侧臂121之间并能沿着所述两侧臂121前后滑动。
如图4、图5所示,该缓冲器1在安装时,首先由一尾框3将该缓冲器1从前到后沿着垂直方向框设,所述尾框3的形状为一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由前、后杆体和上、下杆体构成,当尾框3框设在缓冲器1上后,该尾框3的前杆体和后杆体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对应设置,尾框3前杆体的宽度小于中挡板12两侧臂121之间的距离,当该尾框3在与缓冲器1相对移动时,尾框3的前杆体不会与缓冲器1的中挡板12的两侧臂121接触或碰撞。然后,将框设有尾框3的缓冲器1放置在所述车体底架车钩箱2内;所述车体底架车钩箱2上沿其纵向设有供所述尾框3前后移动的沟槽,以保证尾框3前后移动时不会与所述车体底架车钩箱2发生碰撞或干涉。最后,用销轴将车钩4连接在所述尾框3上。
如图5所示,所述缓冲器1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牵引时(如图5中牵引方向所示),牵引力由车钩4通过所述尾框3的后杆体传递给缓冲器1的后挡板13,后挡板13向前压缩后组弹性体15将力传至中挡板12,此时,中挡板12两侧的侧臂121抵顶所述车钩箱2将牵引力传递至车购箱2及车体。
在牵引时,缓冲器1中只是后组弹性体15被压缩,因此,具有刚度大、行程小的特点,且实现牵引冲动小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抗叶酸剂
- 下一篇:道路两侧植物用清洗喷灌专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