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相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0960.9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苏铃达;王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3/1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相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上的照相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电话等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普及,促使业者不断地增加其功能,以便应用在更多的用途上。举例来说,目前许多市售的移动电话已具有卫星导航或照相等功能。在增加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功能的同时,另一需要考虑的重点是重量与体积的限制,必须要可以方便使用者携带。
提供手持式电子装置照相功能的小型照相模块,其构造上包含有外壳、透镜组、影像感测芯片,以及电路板等主要组件。并且,为了要能对景物进行自动对焦,其多半采用液态镜片来取代多片透镜以作为主要对焦组件,借以省去多余的重量与体积。
然而,由于液态镜片需要通过电路板与外界电源连接以获得驱动,来改变自身的折射率,因此需要至少二穿过壳体的导线,以便电连接液态镜片与外界电源。然而,该些导线一端需与液态镜片形成良好的电连接,另一端则需穿过壳体与电路板电连接,不仅造成组装时的不便而增加组装工时,更容易造成该些导线组装中多次弯折后产生电连接失效的情况,导致液态镜片无法进行对焦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连接液态镜片与电路板的导线失效的照相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相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路板;
一下壳体,设于该电路板上;
一上壳体,设于该下壳体上并与该下壳体配合界定一容置空间;
一液态镜片,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液态镜片具有一上电极以及一下电极;
一上导电片,用以电连接该上电极至该电路板;以及
一下导电片,具有一顶抵于该下壳体的下基部、多个分别由该下基部向上延伸并顶抵于该下电极的下弹片部,以及一由该下基部向下延伸至该电路板的延伸部。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下电极呈一环状,该些下弹片部为分别沿该环状下基部等间隔地排列。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上导电片为一由该液态镜片的上电极弯折延伸至该电路板的条状金属片。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上导电片具有一顶抵于该上壳体的上基部、多个分别由该上基部向下延伸并顶抵于该上电极的上弹片部,以及一由该上基部向下延伸至该电路板的延伸部。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上电极呈一环状,该些上弹片部分别沿该环状上基部等间隔地排列。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上基部及该下基部各为一环状金属片。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该上壳体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上通孔,该下壳体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下通孔。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还包含一设于该电路板上并位于该下通孔内的影像感测芯片。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还包含一设于该下通孔内的透镜组。
上述的照相模块,其中,还包含一设于该上壳体与该液态镜片之间的透镜组。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在上导电片、下导电片上分别设置的多个弹片部,分别可活动地弹性抵接于该上电极及下电极上,在组装时,该上弹片部与上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不会因外力作用而产生断路,可有效克服组装不当或组件公差所带来的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剖面图;
图6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照相模块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电路板 11影像感测芯片
12导电接垫 20下壳体
21下通孔 30上壳体
31上通孔 40液态镜片
41上电极 42下电极
50上导电片 51上基部
52上弹片部 53延伸部
60下导电片 61下基部
62下弹片部 63延伸部
70透镜组 80容置空间
90透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裂机组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D08温控阀性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