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0261.4 | 申请日: | 2009-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贵生;余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贵生 |
| 主分类号: | H02K49/00 | 分类号: | H02K4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13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传动轴 永磁 耦合 装置 | ||
1.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一副电枢绕组转子盘和与其相适配的电枢绕组盘联轴机构、至少一副永磁转子盘和与其相适配的永磁盘联轴机构以及对应的输入联轴器和输出联轴器构成,电枢绕组转子盘由至少一组电枢绕组和用于装配电枢绕组的电枢绕组安装盘组成,电枢绕组嵌入或装配在电枢绕组安装盘一侧设置的电枢槽里,永磁转子盘由一组至少两个永磁体和装配永磁体的永磁体安装盘组成,永磁体分别以N、S极性交错地、均匀分布地镶嵌或装配在永磁体安装盘的圆周上,电枢绕组转子盘置有电枢绕组的一侧面对于永磁转子盘置有永磁体的一侧、以同一轴中心线形成电磁耦合安装,电枢绕组转子盘与永磁转子盘之间设置有气隙间距,电枢绕组转子盘通过相适配的电枢绕组盘联轴机构与对应的输入联轴器或输出联轴器相联接,永磁转子盘通过相适配的永磁盘联轴机构与对应的输出联轴器或输入联轴器相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体呈矩形、扇形或梯形的切块状或切柱状,用来承载和安装永磁体组的永磁体安装盘采用铁轭导磁材料制作,永磁体安装盘的圆周环上均匀分布地镶嵌或帖装永磁体,永磁体分别以N、S极性交错地排列,形成轴向交错永磁磁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电枢绕组的形状与永磁体的截面形状对应,呈矩形、扇形或梯形,它为多匝型电枢绕组,每个多匝型电枢绕组至少有两匝绝缘良导体绕制并且首端和末端短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电枢绕组的形状与永磁体的截面形状对应,呈矩形、扇形或梯形,它为匝与匝独立绝缘型电枢绕组,每个匝与匝独立绝缘型电枢绕组至少有两匝相互独立绝缘的、每匝是闭环短路的、大小形状相同的线圈构成并扎成一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电枢绕组的形状与永磁体的截面形状对应,呈矩形、扇形或梯形,它为多芯型电枢绕组,多芯型电枢绕组是用多股或多芯良导线制成的单圈闭环短路线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电枢绕组的形状与永磁体的截面形状对应,呈矩形、扇形或梯形,它为锅箅式电枢绕组,由嵌在电枢槽里的金属导条组成,金属导条的两端分别与外圆环和内圆环联成一体,形成自身闭合的短接的一体化电枢绕组,其形状看似在锅里蒸馍用的圆形锅箅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电枢绕组的形状与永磁体的截面形状对应,呈矩形、扇形或梯形,它为超导电枢绕组,采用超导金属线材或超导复合导体材料制作而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枢绕组安装盘由高导磁、铁轭或铁芯材料加工而成,其一侧凸出一个与永磁转子盘相适配的圆环,圆环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径向电枢槽,电枢槽中至少设置一层电枢绕组,电枢绕组的个数和形状与电枢槽的数量和槽形相互适配,电枢槽与永磁转子盘上永磁体的数量和尺寸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设置有一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每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由一个电枢绕组转子盘和一个相耦合的永磁转子盘构成,设置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时,永磁耦合转子组件的布置按“电枢绕组转子盘---永磁转子盘、永磁转子盘---电枢绕组转子盘”之顺序背靠背地布置,相邻的并以“背靠背”布置的两个永磁转子盘能合并成一体化两面耦合的永磁转子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设置有一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每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由一个电枢绕组转子盘和一个相耦合的永磁转子盘构成,设置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永磁耦合转子组件时,永磁耦合转子组件的布置按“电枢绕组转子盘---永磁转子盘、电枢绕组转子盘---永磁转子盘”之顺序依次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贵生,未经林贵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2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散热与配光复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L-胱氨酸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