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9874.6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米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海翔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G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1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模板 支撑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用模板支撑件的连接技术,具体的涉及一种连接方式牢固、便捷的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工程施工中,多采用钢板、木方和钢管相组合的模板支撑方式,该模板支撑系统的拼装搭建工程量大,还需要大量的金属连接构件及钉子等实现各模板组件的连接,该施工方式会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并很难适应清水混凝土的施工需要。目前已经出现采用各种金属构件代替钢管和木方,实现较为便捷的模板支撑搭建,但是现有的该类模板支撑间的连接部位稳定性和牢固性差,模板支撑件间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模板支撑件容易朝某一方向倾斜,现有的模板支撑件间采用外部套装连接结构,然后借助销钉进行二者间的坚固。该连接机构会影响连接部的支撑效果,且需要借助工具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牢固、稳定性高,并能够实现快捷连接的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即可完成快捷连接,并且能够提供较为稳定和牢固的承载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用于建筑模板支撑件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包括一承接体,所述承接体的两端面设置有插入建筑模板支撑件的插接臂。
具体地讲,所述承接体与所述插接臂为一体成型的铸钢件或铸铁件。
承接体为一六方体,其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两组并列设置的插接臂。
两组并列设置的插接臂间距有一间距,所述两组插接臂连接于承接体的非边缘部位。
所述插接臂为一矩形管或矩形实心金属体。
所述建筑模板支撑件为一双矩形管支撑件,所述插接臂与该双矩形管支撑件的内腔间配合套接。
双矩形管支撑件的两个矩形管并行设置,两个矩形管间焊接连接体。
该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采用在建筑模板支撑件内套接连接件的插接臂,使建筑模板支撑件的端部与承接体间对接,由该承接体两端面上的插接体实现两组建筑模板支撑件的牢固对接。
该承接件可采用与建筑模板支撑件的外形相配合截面的六方体,其可为与插接臂一体成型的铸钢件或铸铁件,其插接臂可以为中空矩形管或者矩形实心金属体。承接件的一端面上的插接臂为与建筑模板支撑件的双矩形管相配合的两组,两个插接臂分别插于双矩形管的其中之一内部实现牢固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连接牢固、稳定性高,并能够实现快捷连接,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即可完成快捷连接,并且能够提供较为稳定和牢固的承载性能。可使用于双矩形管结构的建筑模板支撑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应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用于建筑模板支撑件的连接,即双矩形管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一承接体10,该承接体10为一六方体,承接体的两端面设置有插入建筑模板支撑件的插接臂,其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两组并列设置的插接臂21、23、22和24。承接体与所述插接臂为一体成型的铸钢件或铸铁件。如图1所示,两组并列设置的插接臂间距有一间距,两组插接臂连接于承接体的非边缘部位。如图1所示,该插接臂为矩形管,如图2所示,该插接臂更可以为矩形实心金属体。
如图3所示,该建筑模板支撑件为一双矩形管支撑件,双矩形管支撑件的两个矩形管31、32并行设置,两个矩形管间焊接连接件33。插接臂与该双矩形管连接件的内腔间配合套接。承接体的截面与建筑模板支撑件的外形轮廓相配合,在建筑模板支撑连接件与建筑模板支撑件间对接后,二者的外形相配合,不会在连接部形成对接台阶,使对接稳定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海翔,未经米海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抑菌型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支撑式管式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