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防断两用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9433.6 | 申请日: | 200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洪应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A01K87/04;A01K8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两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属渔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渔竿,多为可伸缩式的海竿、手竿,或手海两用竿,但在垂钓过程中偶而钓到大鱼时,手竿因距离岸边较近,回旋余地小,如果出现人与鱼呈拔河状对拉,此时鱼线极易被拉断,如果强行上拉鱼竿,鱼竿有可能被折断;海竿在回线过程中,如果大鱼突然发力,出现人鱼对拉,来不及打开放线按钮,或者用力过猛,强行上拉鱼竿,鱼线也有可能被拉断,鱼竿也有可能被折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防断两用竿。
本实用新型包括鱼竿和控制鱼线拉力装置两部分,应尽可能选用低密度、高强度材料,以降低防断两用竿的重量和体积。
所述的鱼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个鱼竿部分呈伸缩式中空状圆锥形,内壁光滑,其顶端设置一个金属环固定在鱼竿首节顶部,防止鱼竿、鱼线被割断,或单独作手竿使用时供系鱼线用。鱼竿末节尾部内壁具有内螺纹结构,可与外壳顶部的外螺纹结构形成配合,或与竿底盖的外螺纹结构形成配合。
所述的控制鱼线拉力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控制鱼线拉力装置包括外壳、横轴、鱼线拉力调节旋钮、挡板、弹簧片、摩擦轮、线轮、圆柱齿轮、加速齿轮、单向轴承、海竿按钮、回线手柄。
外壳中部呈长方体形,左侧有一个供横轴穿过的圆孔1,右侧有一个固定单向轴承的圆孔2。内壁有一个不穿孔的圆槽及一个圆孔卡槽,用于定位加速齿轮中心轴。外壳尾部呈圆柱形,具有内螺纹结构,与竿底盖的外螺纹结构形成配合。外壳顶部呈圆柱形,具有外螺纹结构,可与鱼竿末节尾部的内螺纹结构形成配合。
横轴呈管状,两端内壁有卡槽,左端与外壳上的圆孔1形成滑动配合,右端插入单向轴承内圈固定。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嵌入管的左端,海竿按钮嵌入管的右端。线轮通过一固定在横轴上的滚动轴承位于横轴的中间。在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和线轮之间,横轴上有铣穿的横轴穿槽,挡板、弹簧片、摩擦轮从左到右依次穿挂在横轴上;在海竿按钮和线轮之间,横轴呈完整管状,圆柱齿轮固定在横轴上,它与加速齿轮中心轴上设置的圆柱形加速齿轮配合,共同组成变速器。
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呈“土”字形,前部凸出部分呈圆形,由外螺纹结构和圆柱结构组成,后部呈正方形,嵌入横轴的左端,与横轴左端的卡槽及穿挂在横轴上的挡板中心的内螺纹结构相配合。通过旋转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可以使挡板向前(或向后)运动,增加(或降低)弹簧片对摩擦轮的压力,从而增加(或降低)摩擦轮与线轮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即增加(或降低)了鱼线拉动线轮,使线轮与摩擦轮发生相对运动所必需克服的阻力,因此可根据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在横轴中转动时与横轴左端表面相对位置的不同,通过实验,在横轴左端表面标示出鱼线所受拉力。圆柱结构的长度以一是可以维持鱼线拉力调节旋钮在工作过程中不与挡板中心的内螺纹结构分离,二是在海竿按钮压缩弹簧片过程中,可以控制弹簧片的被压缩距离,控制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发挥保护弹簧片的作用为宜。
挡板呈“凸”字圆柱形,中部有一个呈“吕”字形的两圆弧小孔,穿挂在横轴穿槽上,中心有内螺纹结构作用,与鱼线拉力调节旋钮上有外螺纹结构的部分形成配合。
弹簧片中部有一个圆孔,穿挂在横轴上,位于挡板和摩擦轮之间,呈压缩状态。
摩擦轮呈圆盘形,中部有一个呈“吕”字形的两圆弧小孔,穿挂在横轴穿槽上。在弹簧片的弹力作用下紧贴线轮。摩擦轮与线轮之间需要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耐摩性。
线轮呈“H”形,设有一个系线环,其外壳与横轴间隙配合,中心设有一个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固定在横轴的中间,外圈与线轮固定。
单向轴承外圈固定在外壳的圆孔2中,内圈固定横轴,只能作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海竿按钮呈“凸”字圆柱形,与横轴右端的卡槽相配合,嵌入横轴的右端,其顶端紧贴摩擦轮的中心壁。压缩海竿按钮的最大距离,可以使摩擦轮与线轮完全分离,且弹簧片的变性在其弹性限度内。
加速齿轮中心轴呈“凸”字圆柱形,两端与设置在外壳内壁的圆槽及圆孔卡槽滑动配合,其上固定有加速齿轮,与横轴上固定的圆柱齿轮相配合,共同组成变速器。靠近外壳内壁圆孔卡槽的右端具有内螺纹结构,与回线手柄尾段的外螺纹结构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洪应,未经吴洪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束式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
- 下一篇:一种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