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9364.9 | 申请日: | 200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27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诗永 |
地址: | 542700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提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布中的三层针织提花布,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
背景技术:
一般的多层针织提花布的各层采用不同的纺线材料,使面料具有多重功能,织造时将各构成单层的布层的针眼线圈与临近层的针眼线圈织连连接,使层与层之间形成连接,最后构成多层结构。针织提花布具有花形别致,可选择性多,色彩丰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优点。提花布的提花又分为颜色提花和结构提花。颜色提花是指用不同色彩的纱线交织而成的面料。结构提花是指用同色彩的纱线按不同的交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面料,它具有立体结构,有凹凸感。但颜色提花和结构提花均存在提花的凹凸高度不高的缺陷,缺乏鲜明突出的立体感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可在布料表面层形成气泡型的鼓起,提高布料的凹凸立体感的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包括依次织造连接的表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在织造状态下,所述的表面层在纬线方向上的部分织物与中间层存在连接线圈大于一个的连接,该连接为显纱圈,各个显纱圈组合构成提花图案,所述的中间层采用收缩率较高的纱线织造,在正常状态下,中间层纱线收缩而使显纱圈形成气泡状突起。
所述的表面层在纬线方向上的部分织物织造到中间层与底层的中间,构成隐纱圈,所述的收缩率较高的纱线为氨纶或者氨纶与纯棉纱的混合纱线,所述的表面层可以采用纯棉色纱织造。
所述的表面层的织造纱线的颜色不同于中间层针织纱线的颜色。
所述的底层织物采用具有中空螺纹组织的纱线织成,并在表面形成有经过拉绒处理的绒毛。
所述的底层织物采用大豆纤维纱线织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有的提花布利用单根纬线或单根经线的浮线结构形成的花纹较为平整的缺陷,可以使三层双面针织提花布具有更好的立体效果和更高的保暖性能,可在布料的表面层形成气泡型的鼓起,提高布料的凹凸立体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针织纬编提花布,包括依次织造连接的表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在织造状态下,所述的表面层在纬线方向上的部分织物与中间层存在连接线圈大于一个的连接,该连接为显纱圈,各个显纱圈组合构成提花图案,所述的中间层采用收缩率较高的纱线织造,可增加面料弹性,提高面料的使用性能,在正常状态下,中间层的织造纱线收缩,使表明层织物与中间层织物没有连接的显纱圈部分突起,即显纱圈形成气泡状突起。表明层可使用的材料有:涤纶、锦纶、丙纶、晴纶、莫代尔、天然棉、麻类、真丝、大豆纤维、及其上述纺线之间混纺线料。
所述的表面层在纬线方向上的部分织物织造到中间层与底层的中间,构成隐纱圈,所述的收缩率较高的纱线为氨纶或者氨纶与纯棉纱的混合纱线,所述的表面层可以采用纯棉色纱织造。
所述的表面层的织造纱线的颜色不同于中间层针织纱线的颜色。
所述的底层织物采用具有中空螺纹组织的纱线织成,并在表面形成有经过拉绒处理的绒毛。绒毛可更贴合人的皮肤,更具舒适性。底层的绒毛结构可以提高面料的保暖性能.
所述的底层织物采用大豆纤维纱线织造。大豆纤维具有抗菌抑菌、负离子发生、吸收反射紫外线的功能,并可与人体细胞生成的远红外现产生共振活化功能。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微循环,有助于调节人体细胞健康状况。
底层可使用的材料还有:涤纶、锦纶、丙纶、晴纶、莫代尔、天然棉、麻类、真丝、大豆纤维、及其上述纺线之间混纺线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3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组合炉具
- 下一篇:油温控制的挤出机螺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