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波省电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9256.1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专业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波省 电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减波省电器结构”,尤指一种使用时不会占用原有居家电源插座的减波省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相信你一定有听过,或有买过市面上标榜所谓高省电型的类的家电产品,如省电冰箱、省电灯泡,或高EER省电冷气机等,同样原理,省电器就是将此功效扩大,将一个用电场所视同整部电器产品,只要在此用电场所的其中任一电源插座插上省电器,就可以达到省电与节费的效果;又,许多家电产品在启用时,多少会产生不同强弱、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假如长期使用这些“不得不用”的家电产品,将会让自己曝露于电磁辐射里,这种低频辐射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莫大的威胁,因此,现在市面上即有很多宣称可减少电磁波的产品,减波省电器就是其中一种。
目前已知常见的减波省电器结构,多如图6所示,该省电器40主要是在一外壳体4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一插头42而成,内部则设有由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所构成的电路,当该省电器40以插头42插设于居家的其中一电源插座上时,就能让其内部的电路产生效用,据以利用滤波、整流的原理,使电流达到稳压状态,以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然,如上所述的已知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由于其插头42插设时,会占用该居家电源插座,让该电源插座无法再提供其它电器产品使用,如此一来,将会使原本就设定好的居家电源插座数量相形不足,在使用上将会形成不必要的困扰,因此,实有再进步改良的空间。
是以,如何针对上述已知减波省电器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实用新型人即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已知减波省电器结构,其插头插设时,会占用该居家电源插座,让该电源插座无法再提供其它电器产品使用,如此一来,将会使原本就设定好的居家电源插座数量相形不足,该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波省电器结构,其省电器包含有:一壳体、一内部电路及一外盖,其中,壳体一侧是透空,以利用外盖的盖设来将其封闭,其封闭面外方并设有一插头,及该插头乃与内部电路相通连,内部电路由电容、电阻电子元件构成,其上还设有阵列插座簧片,让从插头输入的电流能经过内部电路后,再从插座簧片输出,外盖盖合于壳体的开口端上,并在其交接缘处施予高周波处理,而令该二者能相紧密结合,及该外盖在相对于插座簧片的位置处乃设有阵列插孔,由此,以得到一种减波省电器结构。
其中,内部电路由电容、电阻电子元件构成。
其中,插头设于壳体的封闭面中央。
其中,插头设于壳体封闭面的偏一侧处。
其中,省电器与插头间以一延长线而相接设。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减波省电器结构,由于该省电器上还额外设有插座簧片配合有插孔,故将不会占用原有的居家电源插座,令电气用品能直接以其插头插入接电,相对不会让原本就设定好的居家电源插座数量相形不足,在使用上将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图。
图6是已知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请由图1、图2及图3所示观之,其省电器10包含有:一壳体11、一内部电路12及一外盖13,其中,壳体11一侧是透空,以利用外盖13的盖设来将其封闭,其封闭面外方并设有一插头111,及该插头111与内部电路12相通连,内部电路12由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构成,其上还设有阵列插座簧片121,让从插头111输入的电流能经过内部电路12后,再从插座簧片121输出,外盖13盖合于壳体11的开口端上,并在其交接缘处施予高周波处理,而令该二者能相紧密结合,及该外盖13在相对于插座簧片121的位置处设有阵列插孔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专业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国际专业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电池外壳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线缆计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