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绝缘灭弧室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58878.2 | 申请日: | 2009-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纪顺峰;郭乔茂;吴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顺峰 |
| 主分类号: | H01H33/95 | 分类号: | H01H33/95;H01H33/18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德轩 |
| 地址: | 515041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绝缘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绝缘灭弧室。
背景技术
现有常用的断路器灭弧室多采用真空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缺点在于:这种断路器灭弧室需要较高的真空度;动静触头装置开距比较小,一般来说开距在8-16毫米之间,对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要求高,开断容性、感性电流时容易产生过电压;同时为了保证真空断路器可靠分断,常需要在断路器器上口或下口增加隔离开关,以确保有大的分断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用来代替断路器真空灭弧室的气体绝缘灭弧室,该气体绝缘灭弧室同时具有膨胀气体吹弧灭弧、自产磁场旋弧灭弧两种功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绝缘灭弧室,包括动触头装置、静触头装置和灭弧室罩,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中空的导电杆、有出气口的导电杆连接头、软编绳、穿墙连接头;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基座部件及安装在静触头基座部件上的旋弧线圈部件;灭弧室罩由灭弧室上罩、灭弧室下罩通过紧固件紧密固定组成一个整体;所述静触头装置牢固安装在灭弧室下罩圆柱孔上,动触头装置从上到下穿过灭弧室上罩的圆柱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基座部件包括线圈支撑架、静触头支撑杆、触头片保护套、弹簧片绝缘垫块、触头弹簧片,多片触头片依次排列,形成圆筒状,并且各触头片均通过触头弹簧片、弹簧片绝缘垫块、线圈支撑架固定在静触头支撑杆上,触头片保护套盖在多片触头片的外侧,各触头片在断路器关合位置能自动压紧动触头装置的导电杆,保证良好接触,在断路器动、静触头装置分离后各触头片能合拢成圆筒状;旋弧线圈部件由旋弧发生片、旋弧发生片连片、多片线圈旋片、多片线圈旋片隔板、多片线圈旋片连片从上到下堆叠后用固定件连接而成,当电弧落在旋弧发生片时所产生的电流将通过旋弧线圈部件产生磁场,所述动触头装置可以与静触头装置配合,实现关合或开断。气体绝缘灭弧室,就是含有绝缘气体的灭弧室。
所述动触头装置的各部件中,导电杆由环形难熔合金材料制成的导电杆耐熔件和铜质的导电杆导电件钎焊而成;
导电杆连接头用铜质材料制成,导电杆连接头与导电杆钎焊连接后,导电杆中空部分与导电杆连接头出气口联通,导电杆连接头顶部有螺纹孔与一种高压梅花触头连接,用来实现三工位断路器中的接地功能,导电杆连接头开有矩形缺口,以钎焊软编绳;
软编绳采用铜丝编制而成,软编绳两端压制成型后分别钎焊到导电杆连接头和穿墙连接头,起到软连接的作用;
穿墙连接头用铜质材料制成,一端和电缆穿墙连接,一端钎焊软编绳。
所述触头片由铜质材料的触头导电片、难熔合金材料的触头耐熔片、软磁材料的触头软磁片钎焊而成。其性能特征满足了动静触头装置即将开断和刚关合时耐受电弧的需要,又满足了关合之后低的接触电阻,并且满足了增加电弧产生磁通量密度和均匀性要求。
所述导电杆的外径略大于触头片接触面内径,导电杆与触头片接触时触头片处于张开状态,在导电杆刚接触触头片或导电杆即将离开触头片时,均由两者的耐电弧合金材料接触,既能保证高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电弧产生的高温不至于破坏触头形状及导电性能;关合时导电杆铜管部分能均匀的与各片触头片铜质部分良好接触,保证了低的接触电阻。
所述触头片保护套由阻燃、耐高温、绝缘稳定性高材料制成,起到保护触头片不与旋弧线圈部件接触而产生消极影响的磁场,同时满足高温环境需要。
所述的旋弧发生片由难熔合金材料制成,它与触头片距离非常小,中间只隔了触头片保护套,由此使得大部分电弧发生在旋弧发生片与导电杆之间。旋弧发生片与线圈旋片通过旋弧发生片连片连接,在产生电弧时能有效的产生磁场,达到磁旋弧加快电弧熄灭作用。
所述的灭弧室在产生电弧时,除磁旋弧作用外,其电弧所产生的高温促使灭弧室内气压上升,因此气体必须通过导电杆-导电杆连接头中空管道向灭弧室外泄压,电弧在气流推动下从高温区被拉伸至低温区并熄灭,从而达到利用气体膨胀吹弧灭弧、自产磁场旋弧灭弧并存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顺峰,未经纪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8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