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岩机多用移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8794.9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彬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B62D55/104;B65G65/00;B65G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徐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岩机 多用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矿山巷道掘进矿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山巷道掘进中配备矿车或进行装岩作业的装岩机多用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装岩机多为轨道式、履带或车轮式等单一移动方式进行移动,若采用轨道式,那就会限制装岩机的移动,给移动带来很大不便,采用履带或车轮式移动,又会和矿车的轨道不协调,尤其在装岩机装岩结束退到安全距离时候,表现更为明显,矿车的轨道会给装岩机后退造成阻碍,进而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给安全带来隐患。在装岩过程中,装岩机只有良好移动才会提高装岩以及掘进效率,效率低下会整体影响巷道掘进效率,造成极大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装岩机多用移动装置,解决装岩机移动行走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履带和履带轮,多个履带轮通过支架与机身连接,履带连接在多个履带轮的外周,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的履带轮的内侧各设有一个与该履带轮一体并同轴的轨道轮;位于履带前端和后端的履带轮为驱动轮,在每一该前端和后端的驱动轮的轴与相邻的履带轮的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连接杆的两端,该连接杆的中部通过旋转轴与一根纵向的机身固定支架的下端铰接,该机身固定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的机身固定连接,在每一该前端和后端驱动轮的轴和与其相邻的履带轮的轴与所述的机身之间装有限位缓冲装置。
所述的限位缓冲装置由减震器或弹簧组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装岩机自由行走,智能移动,扩大装岩机的有效工作范围,省时间、省工,操作简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将原装岩机的行走移动进行全面革新,大幅度提高装岩效率,安全性卓越、降低矿用装岩成本,在同一工程中能取代原有装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履带轮(驱动轮);2履带轮内侧的轨道轮;3履带;4限位缓冲装置(可采用减震器和弹簧等);5旋转轴心;6机身固定支架;7机身;8(非驱动)履带轮;9轨道;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履带3和履带轮,履带3两端的履带轮为驱动轮1,其他履带轮为非驱动履带轮8。履带3连接在多个履带轮1和8的外周。在每一所述的履带轮1和8的内侧各设有一个与该履带轮一体并同轴的轨道轮2,相对的轨道轮2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的轨道9的距离相等。在每一驱动轮1的轴与相邻的履带轮8的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连接杆10的两端,该连接杆10的中部通过旋转轴5与一根纵向的机身固定支架6的下端铰接,该机身固定支架6的上端与机身7固定连接,在每一驱动轮1的轴和与其相邻的履带轮8的轴与所述的机身7之间装有限位缓冲装置4,该限位缓冲装置4可采用减震器或弹簧,通过限定连接杆10两端偏转的角度,达到限制驱动轮1和与其相邻的履带轮8的上下移动的幅度。
在履带行走过程中,通过轨道9对轨道轮2的作用自动转换行走方式。
履带轮1和8上部均有限位缓冲装置4,履带轮1和8通过连接杆10与机身固定支架6下部的旋转轴心5连接,并在限位幅度内进行上下移动。履带轮1为驱动轮,通过机身固定支架6与机身7连接固定。该种结构装置在履带3的前侧和后侧各有一个,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履带轮1为驱动轮。
在平地时候驱动轮1可带动履带3在地面正常行驶,履带3内侧的轨道轮2因与地面有一定安全距离,所以不会影响履带3的正常行驶。
在遇到路面有轨道9的情况时,履带轮内侧的轨道轮2碰到轨道9截面时候遇阻会自动抬高后压在轨道9上,此时后面的驱动轮1用力推动后部履带3前进行驶,致使整个后续各轨道轮顺序完全压在轨道9并吻合,此时前面驱动轮1可以带动轨道轮2正常行驶,并拖动后面各轮同理抬高压在轨道9上以至于所有轨道轮2均在轨道9上运转行驶,两履带3运转原理同,并且两侧轨道轮2间距与轨道9间距等同,所以装岩车会在轨道9上自由正常行驶,下轨道与上轨道原理相反。
本实用新型机架可完全采用优质钢材做原料,动力机件采用全防爆机件进行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彬,未经张红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8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改进的夹袋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三环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