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58646.7 | 申请日: | 2009-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丰;陈启仁;陈原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13 | 分类号: | H01L23/13;H01L33/00;F21V19/00;H05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文琦;陈波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封装技术,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A所示,现有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包括胶座10以及两金属接脚20。金属接脚20由金属料带经冲压所制成,而胶座10以塑料射出成型方式形成于金属接脚20上。其中,胶座10具有碗状的凹部12。金属接脚20由胶座10的凹部12内延伸至胶座10外部。金属接脚20由胶座10的底部延伸出并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弯折区22与第二弯折区24。经过至少一道冲压步骤,金属接脚20先由第二弯折区24朝上翻折,再通过第一弯折区22朝胶座10侧边翻折,以形成焊接区域26,以成为完整的金属接脚20构造。
如图1B所示,发光二极管在应用时,利用焊接区域26焊接于电路板30固定的焊点32位置上,则胶座10的开口朝向背光模块40的一侧以提供光源。在进行测试时,一般利用测试机台在胶座10两侧的第二弯折区24处(如图1A所示)进行导电测试。
由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胶座10的反射杯较深导致出光量差,因此为了提高发光效率可将反射杯改浅,如图2所示。然而,当缩减反射杯的深度时,由于电路板30上的焊点32为固定位置,若将焊接区域26直接焊接于焊点32上,发光二极管与背光模块40之间会形成间隙而造成漏光。
请参照图2和图3并接续上述说明,为克服此漏光问题,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的金属接脚20由胶座10的侧边伸出。金属接脚20的第一弯折区22向反射杯底部翻折,再将第二弯折区24向胶座的焊接侧翻折。如此,可采用缩减反射杯的深度时焊接区域26可配合原有焊点32的位置,而发光二极管与背光模块40间不会造成间隙导致漏光。
然而,上述两种发光二极管设计因产品特性不同,具有不同的折脚,也焊接至不同电路设计的电路板上,故两种产品需使用不同机器设备和制作流程,对制造商来说成本无法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通过将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两焊接部从胶座两焊接侧同时引出,并让两焊接部为不同焊接脚位,使此发光二极管支架同时具有深杯与浅杯可使用的脚位,以达到相互共享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包括:胶座,其内部具备中空功能区并且胶座外部具有第一焊接侧和与第一焊接侧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侧;以及两个金属支架,其从中空功能区向胶座的侧边延伸凸出并且朝向胶座的底部或顶部弯折以形成第一翻折区,并且在第一翻折区朝垂直方向具有第二翻折区和第三翻折区,并且第二翻折区与第三翻折区朝胶座的相对两侧边缘面翻折。其中第一焊接部连接于第二翻折区,并设置于胶座的第一焊接侧,并且第二焊接部连接于第三翻折区,并设置于胶座的第二焊接侧;而且第二焊接部的位置比第一焊接部靠近胶座的顶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现有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现有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示意图。
图3所示为现有的侧光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与图4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支架在各工艺中半成品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图4C及图4D中省略金属料带的结构示意。
图5所示为图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胶座
12 凹部
20 金属接脚
22 第一弯折区
24 第二弯折区
26 焊接区域
30 电路板
32 焊点
40 背光模块
100 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
110 金属料带
112 承载部
113 第一翻折区
114 第二翻折区
115 第三翻折区
116 第一焊接部
118 第二焊接部
120 胶座
122 中空功能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复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8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