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6850.5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昌;章学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昌;章学贤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18;F16M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遥控 调整 倾角 转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体的远端遥控及其倾角或转向调变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
背景技术
虽人类文明科技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但日常生活中还是有许多物品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以位于天花板高处的投射灯来说,传统结构虽可调整方向与倾角,但都需靠人力方式进行调整,调整时人员需取用折叠梯或椅子将人体垫高,以便进行调整。如此不但不方便,也有摔伤的危险。
创作人有鉴于现有缺失,遂特以研创成本案,期能通过本案的提出,改进现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及调整结构,其可通过远端遥控使本体进行转向或倾角的变化。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具体的内容为:在一基座上设置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可被转向驱动装置控制转向的角度;又转向装置上组设有本体,所述本体另可被倾角驱动装置调变俯、仰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包括:
一基座,外部设有一轴体;
一转向装置,组设于所述基座上,能相对于所述轴体转动;
一本体,枢设于所述转向装置,能相对于所述转向装置上、下调整倾角;
一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一能转动的第一轴件,所述第一轴件的转动能改变所述转向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的轴体的运动角度;
一倾角驱动装置,包括一能转动的第二轴件,所述第二轴件的转动能改变所述本体相对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包括:
一基座,外部设有一轴体;
一转向装置,组设于所述基座上,能相对于所述轴体转动;
一本体,枢设于所述转向装置,能相对于所述转向装置上、下调整倾角;
一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一能转动的第一轴件,所述第一轴件的转动能改变所述转向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的轴体的运动角度。
实施时,所述基座中设置有电子电路,能控制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和所述倾角驱动装置的动作,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和所述倾角驱动装置内部为一伺服机结构;所述基座的电子电路,具有无线接收功能,所述无线接收包括采用红外线或RF电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遥控调整倾角或转向的结构,包括:
一基座;
一转向装置,组设于所述基座上;
一本体,枢设于所述转向装置,能相对于所述转向装置上、下调整倾角;
一倾角驱动装置,包括一能转动的第二轴件,所述第二轴件的转动能改变所述本体相对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倾角。
实施时,所述基座中设置有电子电路,能控制所述转向驱动装置的动作,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内部为一伺服机结构,所述基座的电子电路,具有无线接收功能,所述无线接收包括采用红外线或RF电波。
实施时,所述基座中设置有电子电路,能控制所述倾角驱动装置的动作,所述倾角驱动装置内部为一伺服机结构,所述基座的电子电路,具有无线接收功能,所述无线接收包括采用红外线或RF电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能利用远端遥控技术控制转向驱动装置与倾角驱动装置作动,如此,可任意调整本体的对应目标。
若本案应用在位于高处的天花板投射灯、监视系统时,当欲进行调整,人员不用再搬梯子或椅子,也不用爬上爬下,只需以遥控方式命令转向驱动装置与倾角驱动装置适当作动,即可调整投射灯、监视系统的对准目标到所需位置,相当方便、实用且安全。
本案的转向驱动装置与倾角驱动装置,以伺服机结构实施,其具有动作精准、成本低等优点。
本案的遥控方式,包括有线与无线模式,无线模式又至少包括红外线、RF电波等方式,且不以此为限。
本案可被遥控的本体,除了可以是投射灯、监视系统外,举凡一切需调整角度或倾角的灯具、车辆灯具、甚至无人载具上的射击武器,都是可供应用的范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行转向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行倾角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轴体;2-转向装置;21-轴孔;22-延伸板;221-缺槽;23-孔;3-本体;31-侧轴孔;32-枢轴;33-连结孔;34-投射灯泡;4-转向驱动装置;41-第一轴件;42-第一连动件;43-第一连动柱;5-倾角驱动装置;51-第二轴件;52-第二连动件;53-连动孔;54-连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昌;章学贤,未经陈世昌;章学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