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6336.1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邓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隆波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池,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分离泥沙和杂物的新型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内河清理、采矿选矿、建筑工地等场合,常常会产生含有大量泥沙的高浊度污水,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主要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管斜流式等多种结构,采用一般沉淀池进行净化,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佳,沉淀池的出水口处均没有做任何出水水质的处理措施。而现有的斜管沉淀池对水量变化的影响比较大、适应能力比较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以保证其出水的悬浮物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使用清洗方便的斜管沉淀池,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以及沉淀池主体上设置的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布水筒将沉淀池主体分成分离区和净化区,进水口设于分离区的上部,絮凝剂入口与进水口垂直且相邻设置,管状沉淀板分为两组,一组垂直设于上壁上,另外一组垂直设于下斜壁上,且两组管状沉淀板交错排列,排泥口设于分离区的底部;布水筒位于分离区的一侧设有连通孔,布水筒内设有滤层,出油口设于滤层上部且位于与连通孔相对的一侧上。
作为优选,所述滤层由纤维丝结扎而成,滤层的厚度为300-600mm。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污水处理中,该装置在进水口处添加絮凝剂以加速污泥的浓缩,两组管式沉淀板的交错设置,提高了沉淀效果,特别对分散性颗料的去除效果特别显著,在布水筒内设置滤层,过滤沉淀后的污水,过滤后的水在净化区内再次沉淀净化以达到需要的要求,因此,该装置广泛适应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有色金属加工废水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滤层7、管状沉淀板6和布水筒9,布水筒9将沉淀池主体分隔成分离区11和净化区10,进水口1设于分离区11的侧上部,絮凝剂入口5与进水口1垂直且相邻设置,当进水口1中流出污水时,絮凝剂入口5放入絮凝剂充分的与刚进入沉淀池中的污水接触、反应,加速污水的浓缩。管状沉淀板6为弯折结构的斜板,分为两组设于分离区11内,一组垂直设于上壁上,另外一组垂直设于下斜壁上,且两组管状沉淀板6交错排列,起到挡板过滤的作用,从进水口1进入的含污泥的污水能够快速、充分的在管状沉淀板6上脱离。排泥口4设于分离区11的底部,当分离区11内的污泥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从该排泥口4中集中排出。布水筒9位于分离区11的一侧设有连通孔8,经过分离区11分离后的水通过连通孔8进入到布水筒9中,布水筒9内设有滤层7,所述滤层7由纤维丝结扎而成,滤层7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为300mm。出油口2设于滤层7上部且位于与连通孔8相对的一侧上,由于油和水的密度不同,所以油和微粒杂质位于上层,经过出油口2回收。布水筒9的下方与净化区10相连通,经过滤层7后的水通过布水筒9下方的孔流入到净化区10中,当净化区10中的水达到出水口3的位置时,从出水口3排出,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隆波,未经邓隆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提式多功能发光花洒
- 下一篇:具声光控制的无线充电式发光高尔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