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6276.3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泰;袁定凯;王易玮;王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2/26;H01M2/02;H01M2/30;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30011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锂离子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分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液态锂离子电池,两者的差别在于电解质不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指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和电解质中至少有一种含有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的电池。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经过热压等工艺后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被复合为一体,使得层间界面均匀、结构紧实,因此电池容量一致性良好;此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为胶状电解质,基本都被吸收在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的孔隙中或材料表面,层间没有多余电解液,可以避免过充电或过热时多余电解液分解气体,能够很大程度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
由于具有上述的优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传统通信、IT产业广泛应用,一般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都采用软包装方式,也就是用铝塑膜来封装电池芯,电池芯的正、负极极耳由铝塑膜中伸出作为正、负极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大容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容量超过10Ah)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实际在动力电池组中,需要将多个锂离子动力电池串并联使用,也就是将各个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极耳弯折后根据串并联关系贴合在一起,再通过电焊分别连接。
然而问题在于,传统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极耳通常为片状的铝带和镍(铜)带,其厚度只有0.1mm,从结构上讲其强度不够,在电焊连接时多次弯折经常会导致极耳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解决在电焊连接时多次弯折经常导致的极耳断裂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
硬壳;
正极和负极极柱,设置于所述硬壳上;
至少两个子电芯,位于所述硬壳内部,所述子电芯具有正极和负极极耳;
第一延伸柄和第二延伸柄,位于所述硬壳内部,分别与所述正极和负极极柱电性连接;
其中,各个子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延伸柄固定连接,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二延伸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硬壳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柄和/或第二延伸柄由金属材料构成。
所述子电芯采用卷绕工艺制作,或者,采用叠片工艺制作。
所述正极或负极极柱包括:螺纹部和与所述螺纹部垂直的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硬壳固定连接。
所述的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该电池还包括至少与所述弯折部相同数量的铆钉,通过所述铆钉将各个弯折部和硬壳铆接而实现所述固定连接。
所述弯折部和所述螺纹部的平行于螺纹轴线的截面为“L”字形。
所述正极和负极极柱位于所述硬壳的同一端面。
所述正极和负极极耳由子电芯的双向伸出,所述第一延伸柄或第二延伸柄固定连接于所述硬壳内壁,通过所述硬壳与负极或正极极柱电性连接。
所述正极和负极极耳由子电芯的同向伸出,所述第一延伸柄或第二延伸柄直接与所述负极或正极极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将至少两个子电芯置于硬壳的内部,各个子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延伸柄固定连接,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二延伸柄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一延伸柄和第二延伸柄再分别与所述硬壳上正极和负极极柱电性连接,这样一来,所述正极和负极极柱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端子,当需要组成动力电池组时,根据串并联关系通过导线或金属片电性连接各个电池的极柱即可,而且,所述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子电芯的极耳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延伸柄或第二延伸柄上,因此不需要像传统技术那样多次弯折极耳进行电焊,从而能够避免极耳断裂的问题。
其次,传统技术中的电池仅包括一个子电芯,多个电池并联组成电池组,而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包括多个子电芯,多个子电芯并联组成一个电池芯,于是增加了电池的厚度,能够相应的增大电池容量,适应动力电池对容量的需求。
再者,传统技术中通过正负极极耳输出、输入电流,极耳一般为较薄的金属箔,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延伸柄或第二延伸柄例如为金属片或金属杆等强度更高、横截面更大的导电部件,有利于通过更大的电流。
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材料的硬壳的封装方式,相对于传统技术铝塑膜真空封装,硬壳内部有富余空间,而且金属壳体自身的导热性能良好,有利于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散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器及其与插座面板的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测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