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搅拌探针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分体式搅拌摩擦焊搅拌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5911.6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吴会强;黄继华;赵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探针 可拆卸 重复使用 体式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探针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分体式搅拌摩擦焊搅拌头。
背景技术
搅拌摩擦焊技术(以下简称FSW)作为新型固态连接新技术,具有焊缝质量一致性好、焊缝强度高、焊接温度较低、焊缝区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显著减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轻合金材料的焊接,使得以往难以通过传统熔焊方法无法实现焊接的材料通过FSW技术得以实现连接。而且还具有焊接几乎无变形、焊接温度低、能实现各种形式接头的焊接、能实现自动化等。最大的优点为焊接过程不需要填充其他的焊接材料,节省能源。然而FSW除具有很多的优点外,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即焊接工具的设计只对较小范围、一定厚度的合金适用,搅拌头的磨损相对较高。
搅拌头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的心脏。搅拌头的材质、形状、尺寸对焊缝成型和焊缝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搅拌头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夹持部分、轴肩和搅拌探针。然而,由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热量的来源完全是靠搅拌头与母材摩擦产热,尤其是轴肩和搅拌探针与母材的摩擦产热。与轴肩相比,搅拌探针承担着双重任务:一为与母材摩擦产热,二是搅拌塑性流体材料,保证焊缝金属的充分搅拌和流动,形成完整的焊缝。探针的长度与被焊母材的厚度有关,一般比被焊母材厚度稍薄一些,直径一般为轴肩直径的1/3。焊接过程探针承受较大的机械作用,既包括较大的扭矩,也包括前进过程中巨大的摩擦力,焊接过程苛刻的工作条件对搅拌探针的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性、一定的刚度、强度和韧性。搅拌头现有的加工制造方式都是一体化成型(见附图1),材料、加工工艺都是一致的。搅拌探针一旦折损,整个搅拌头报废,只能重新制造。无论是材料还是制造成本,都是极大的浪费。
总之,现有的搅拌头存在一些不足:1)搅拌头一体化设计,对材料整体性能要求较高,而夹持部分对材料性能要求较弱,这样就造成材料的浪费;2)搅拌探针折损后,整个搅拌头报废,无法再加工使用,使用效率较低;3)为实现搅拌探针的较高性能,搅拌头整体的加工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搅拌头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节约原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搅拌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搅拌探针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分体式搅拌摩擦焊搅拌头,包括搅拌探针、轴肩和夹持部分,所述搅拌探针和所述轴肩之间通过的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轴肩和夹持部分为一体成型。
连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搅拌探针上的连接柱和成型于所述轴肩上与所述夹持部分相对的一侧的适于所述连接柱插入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和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上分别成型有互相配合的螺纹。
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和所述连接柱的相应位置均成型有螺钉孔以适于通过螺钉将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轴肩连接在一起。
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和所述连接孔内壁的相应位置均成型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搅拌探针折损后,剩余的搅拌头仍可再加工利用。由于夹持部分仅对与机床控制部分有加工要求,对长度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即使轴肩有少量磨损,仍然可以进行适量的加工调整。2)搅拌探针可以与夹持部分采用强度性能级别不同的材料。搅拌探针采用强度性能高的材料,夹持部分相对一般的材料,节省成本。3)更换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很容易实现搅拌探针磨损后的再制造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搅拌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搅拌探针,2-轴肩,3-夹持部分,5-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探针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分体式搅拌摩擦焊搅拌头,包括搅拌探针1、轴肩2和夹持部分3,所述搅拌探针1和所述轴肩2之间通过的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轴肩2和夹持部分3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搅拌探针1上的连接柱5和成型于所述轴肩2上与所述夹持部分3相对的一侧的适于所述连接柱5插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柱5的外表面和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上分别成型有互相配合的螺纹以连接所述连接柱5和轴肩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5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