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5106.3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亿;郭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16;H04H2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大众的通信方式,已经慢慢改变为无线通信,而且无线通信装置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例如PDA手机、智能型手机、卫星导航器或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各项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电子装置也都朝着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发展,以达到更适合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子产品。
一般而言,具有通信或传输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会配置有天线以收发射频信号。此外,电子装置可利用具有触控面板(touch panel)功能的液晶屏幕,作为输入介面以及显示介面。液晶屏幕的触控面板功能,需要搭配触控笔(stylus)触碰点选液晶屏幕上所显示的功能项目,以执行个人数字助理的各项内建功能。也就是说,使用者不但是要直接在触控面板上点选按键,甚至文字的输入也是直接在触控面板上书写。
基于上述,随着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相对应的构件(例如天线及触控笔)必须同时配置于其上,以利各种功能的使用。以天线而言,为了达到足够的收发效果,无论是配置于电子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天线,均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或面积。以触控笔而言,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方便握取,其体积亦不可能太小。然而,电子装置本身的体积与容纳空间有限,过多的构件会造成其配置上的困难,且会对其结构或外形的设计有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节省其配置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槽;一射频信号收发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一退取机构,设置在容置槽内;以及一触控笔,适于插入容置槽内,并通过退取机构可释放地固定于容置槽,触控笔具有一天线本体,可在触控笔固定于容置槽时由容置槽向外延展出,并电性连接射频信号收发单元,用以接收或传送一射频信号。优选地,触控笔还可具有:一笔杆,其中天线本体配置于笔杆内,并可伸缩地从笔杆的一第一端延展出;以及一触控部,连接于笔杆的一第二端。优选地,触控笔还可具有一万向接头用以连接笔杆与天线本体,且当天线本体从笔杆延展出后可借由万向接头而相对于笔杆转动。优选地,退取机构可包括:一套筒;一夹持件,配置于套筒内,用以可释放地夹持触控笔的第二端;以及一弹性件,耦接于夹持件,用以提供一弹力,将夹持件由套筒内往外推,以释放触控笔的第二端。优选地,笔杆、套筒、夹持件及弹性件的材质为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电子装置还可包括连接于弹性件与射频信号收发单元之间的一第一导线,以致使固定于容置槽内的触控笔通过第一导线、弹性件以及夹持件电性连接至射频信号收发单元。电子装置还可包括连接于套筒与射频信号收发单元之间的一第二导线,以致使固定于容置槽内的触控笔通过第二导线、套筒以及夹持件电性连接至射频信号收发单元。电子装置还可包括连接于套筒与射频信号收发单元之间的一第三导线,以致使固定于容置槽内的触控笔通过第三导线以及套筒电性连接至射频信号收发单元。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天线本体是配置于触控笔内,而可节省配置空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背面正视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图1的触控笔与退取机构的作动流程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图1的天线本体的延展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7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正面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0’、100”:电子装置
110:壳体
112:容置槽
120:退取机构
122:套筒
124:夹持件
126:弹性件
130:触控笔
132:天线本体
134:笔杆
136:触控部
138:万向接头
140:射频信号收发单元
150:第一导线
150’:第二导线
150”:第三导线
160:触控面板
170:按键模块
172:按键
S:容纳空间
A: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5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切换电路
- 下一篇:高压线路智能无功补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