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端盖组的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55070.9 | 申请日: | 200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阮金树;李志国;涂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单兆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端盖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为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端盖组的结构,尤指一种能降低制作工序且达到较佳泄压效果的二次电池端盖组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具有防爆功效的电池系设有安全阀,如附图1所示,是为常用电池安全闸的剖面示意图,其主要由上盖板10及安全阀12所构成,而于上盖板10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孔洞102,并将安全阀12利用焊接的方式将焊锡14熔于孔洞102处,藉此将安全阀12有效固定于上盖板10上,并控制电池内气体压力,以达到泄压的功效。
然而上述具有防爆功效的电池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需要改进:
由于安全阀12系利用焊接的方式组装于上盖板10上,因此在长时间的受压下,位于焊接部分的焊锡14则会产生龟裂,如此一来,当电池内部的压力产生时,则会让安全阀12脱离而造成意外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于电池的上盖板组的安全阀达到泄压保证安全运行的目的。
一种二次电池端盖组的结构,其主要由上盖板、安全阀及垫体所构成,其中上盖板系形成有一邻近导电部的穿孔,且该穿孔系形成有一卡掣部,而安全阀则形成有一凹槽以供与卡掣部相衔接,于安全阀底部则设有一体成形的垫体,这样藉由卡掣部与凹槽的相互衔接,当下方处膨胀的气体上冲时,能与上盖卡槽紧实扣合达到密闭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包括: 一上盖板,该上盖板形成有一邻近导电部的穿孔,且该穿孔系形成有一卡掣部;
一安全阀,该安全阀形成有一与该卡掣部相衔接的凹槽;
更包括一设于该安全阀底部的垫体,该垫体为一体成型;
其中该上盖板邻近该穿孔处形成有至少二个卡固孔;
其中该垫体延伸有至少二个与该卡固孔相扣合并将该安全阀定位的卡固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于组装时更加快速且便利,因此降低了组装费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常用电池安全闸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阀组装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阀组装的剖面示意图至二。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次电池端盖组的结构,运用于电池的上盖板组2,其主要由上盖板20、安全阀22及垫体24所构成,其中上盖板20系形成有一邻近导电部3的穿孔202,且该穿孔202系形成有一卡掣部204,而安全阀22则形成有一凹槽220以供与卡掣部204相衔接,于安全阀22底部则设有一体成形的垫体24,另位于上盖板20邻近穿孔202处形成有至少二个卡固孔206,此卡固孔206系供垫体24上所延伸出的卡固件242进行扣合,亦同时可将安全阀22固定于上盖板20与垫体24之间。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阀组装的剖面示意图之一及之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位于上盖板20上的穿孔202处设置有安全阀22,由于穿孔202上形成有一卡掣部204;安全阀22上形成有凹槽220,因此藉由卡掣部204与凹槽220的相互组合,当下方处膨胀的气体上冲时,可紧实与上盖卡槽紧扣达到紧密、泄压的功效。
另外,上盖板20邻近穿孔202处形成有至少二个卡固孔206,而此卡固孔206系供安全阀22上所延伸出的卡固件242进行扣合,通过卡固孔206与卡固件242相互扣合不需任何额外的接合方式,亦可达到紧密结合的效果,同时将安全阀22固定于上盖板20与垫体24之间,这样不仅能提升组装速度及降低制造费用,亦无需担心长期受到电池内部的压力而产生龟裂而发生意外。
如附图6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于上盖板组2a的预定位置处利用冲压的方式产生有上盖板20a及安全阀22a,使整体结构一体而成,无须额外的孔洞加工,更无需任何的组装工序,这样不仅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且在泄压及安全方面更具有绝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5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