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流式立体循环氧化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4957.6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威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流式 立体 循环 氧化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循环氧化沟技术的改进。
背景技术
立体循环氧化沟是属于氧化沟的变种,对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进行改良,它包括立体氧化沟和沉淀设备,并有隔板将氧化沟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好氧区,下部为厌氧区。污水在池内连续经过缺氧好氧区域,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但实践证明这种氧化沟水体流态属单纯的完全混合式,污泥负荷单一,出水与进水的迅速混合使得出水COD偏高,一般用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上很难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降低现有的立体循环氧化沟出水COD,使其在高浓度高氨氮化工废水处理也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型推流式立体氧化沟方式,在保持传统型的技术优势进一步降低出水COD。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传统立体循环氧化沟中间隔板上下增加垂直隔板,等分氧化沟为两块或数块。污水进入第一段高负荷区,污泥负荷高导致微生物生长迅速,大部分COD在此区域被去除,第一段属于完全混合式,COD仍偏高的出水进入第二段。第二段相比第一段负荷降低,形成与第一段不同的微生物种群,进一步降低出水COD。可根据需要设计更多的段数,直至出水达标。
从整体看来推流式立体循环氧化沟具有推流效果,不同的污泥负荷形成微生物种群差异化,从高负荷到低负荷出水COD逐渐降低,这对于高COD的工业废水达标处理非常有益;从局部看氧化沟的每段又属于完全混合式,好氧厌氧连续交替进行,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有利于高氨氮的工业废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约土地、结构简单,保持原有立体循环氧化沟脱氮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出水COD。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原理图。
图2是小型推流式立体氧化沟内部构造图(A-A剖面)。
图中1.氧化沟,2.转刷,3.垂直隔板,4.沉淀池,5.过水孔,6.中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原水进入氧化沟(1),在转刷(2)的推动作用下完成上下循环交替充氧过程,多余的水经过垂直隔板(3)上的过水孔(5)进入下一段。往复运动后到达沉淀池(4)进行固液分离后清水外排。
在图2所示剖面图中,在转刷(2)的推流效果、氧化沟(1)的特殊船型结构、中间隔板(6)的导流作用下,污水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中间隔板(6)上部呈好氧态,下部呈厌氧态,厌好交替进行可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多余的污水进过过水孔(5)进入下一段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威,未经李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4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