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发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54335.3 | 申请日: | 200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H02K44/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海淀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管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污水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中用水绝大部分都是自来水。而自来水是使用消耗能量的水泵抽取地表或地下水得来的。目前,建筑中洗刷、冲厕形成的废水、污水都先会流到垂直的污水管道,在流入水平总污水管道排走。污水从垂直的污水管道上端进入作加速下落运动到底端,有不小的动能,但是没有被利用而是白白流走,造成了能量的很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建筑中的污水发电,设计了一种污水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示,在垂直污水管1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联接联通阀门4、水力发电机3、阀门2,水力发电机3为涡轮式发电机或磁电式发电机,垂直污水管1的底端与水平污总管5联通;弯管7的7-1部分的右端在靠近阀门2上方处与垂直污水管1侧方接通,且使弯管7的7-1部分向右上方倾斜,弯管7的7-2部分的下端与在垂直污水管6的上端接通;垂直污水管6的底端与水平污总管5联通。
图2为所述磁电式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磁电式发电机构成:相对的导电板11和15、相对的永磁板8和12围结成一个管道内腔,导线16与导电板15连接,导线9与导电板11连接;导磁框13套在导电板11和15、永磁板8和12外,并且使导磁框13左右内壁对应紧贴永磁板12的左端面和永磁板8的右端面,导磁框13的上下内壁对应离开导电板15的上端面一间隙和离开导电板11的下端面一间隙;在所述间隙中填充非磁性绝缘材料14和10。
污水从垂直污水管1上端跌下冲过弯管7的7-1部分的端口冲击水力发电机3发电,即污水冲击涡轮式发电机发电,或污水冲过所述磁电式发电机的管道内腔也能发电。污水中混杂了含导电的物质(如粪便、尿变中酸、碱、盐,化学洗涤物质等),因而污水的导电率比自来水的导电率高。污水高速冲过永磁板8和12营建的磁场,似导体切割磁力线而发生电磁感应,产生的电由导电板11和15通过导线9和16引出。
若偶尔有大块异物滞留在水力发电机3,污水不能通过水力发电机3,当累积到弯管7的7-1部分的端口,后面下来的污水会通过弯管7和垂直管6流到水平污总管5排走。如果水力发电机3采用所述磁电式发电机,由于是管状,因此几乎不会被堵。所以所述污水发电装置不会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水力发电机3,可关闭阀门2和阀门4,拆下水力发电机3,清除异物、疏通管道。若要维修水力发电机3,也得关闭阀门2和阀门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污水发电装置,利用建筑中的污水发电,发出的电经处理后可存入蓄电池或直接使用。发出的电足以点亮新型耗电微小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能照亮建筑内楼道或走廊。所以说所述污水发电装置是一种能源再生装置,相当于节能装置。所述污水发电装置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极方便,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污水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力发电机3的磁电式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示,在垂直污水管1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联接联通阀门4、水力发电机3、阀门2,水力发电机3为涡轮式发电机或磁电式发电机,垂直污水管1的底端与水平污总管5联通;弯管7的7-1部分的右端在靠近阀门2上方处与垂直污水管1侧方接通,且使弯管7的7-1部分向右上方倾斜,弯管7的7-2部分的下端与在垂直污水管6的上端接通;垂直污水管6的底端与水平污总管5联通。
图2为所述磁电式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磁电式发电机构成:相对的导电板11和15、相对的永磁板8和12围结成一个管道内腔,导线16与导电板15连接,导线9与导电板11连接;导磁框13套在导电板11和15、永磁板8和12外,并且使导磁框13左右内壁对应紧贴永磁板12的左端面和永磁板8的右端面,导磁框13的上下内壁对应离开导电板15的上端面一间隙和离开导电板11的下端面一间隙;在所述间隙中填充非磁性绝缘材料14和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4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