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管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4041.0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生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B62K19/30;A47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管补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管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中空管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相当多的产品都会使用到杆体或管体材料,如担架、躺椅、折叠自行车等等,或其他的铁管制品,传统的担架就是采用填充有加强材料的实心金属管或实心杆件,实心的金属管强度够,但是重量不轻,所以要到深山地形较复杂的处所进行救难,可能人还没救到,搬运担架的人员就可能已经累瘫了,亦有以空心的金属管制成的担架。
但是,空心的金属管无法承受较重的负荷,当伤者上到担架而抬起该担架时,空心的金属管就会因重力而弯折或折断。
上述的实心金属管,其重量较重,且其花费的材料成本也较高。
因此,针对上述公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管补强结构,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点,得以补强中空外管的强度,又可以减轻整个产品的重量,而其组装及生产速度快。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提供一种中空管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中空外管;
一内管;以及,
数个一体成型有凸环管的环片体,该两两环片体以平面部相贴合,而该两两凸环管往异于贴合方向延伸,该两环片体的平面贴合焊接固定成一体,该内管的外径等于该环片体中央一贯穿孔的内径,数焊接固定的环片体相间隔地焊固于该内管外周,该外管内径等于该环片体的该凸环管外径,该内管及数固设的环片体组入该中空外管内固定。
其中,该内管为中空状。
其中,该内管为实心状。
其中,该中空管补强结构为一担架的两侧管结构。
其中,该中空管补强结构为一躺椅的中空管结构。
其中,该中空管补强结构为一铁管。
其中,该中空管补强结构为一折叠自行车的中空管结构。
如此,得以补强中空外管的强度,又可以减轻整个产品的重量,而其组装及生产速度快,深具市场价值。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传统的中空管或实心杆件存在强度不够或重量过大的缺陷,而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管补强结构,通过内管及数固设的环片体组入中空外管内,如此,得以补强中空外管的强度,又可以减轻整个产品的重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剖示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中空管补强结构,包括:
一中空外管10;
一中空或实心内管20;以及,
数个一体成型有凸环管31的环片体30,该两两环片体30以平面32贴合平面32,而该两两凸环管31往异于贴合方向延伸,该两环片体30的平面32贴合后并以焊接固定一体,该内管20的外径恰等于该环片体30的中央一贯穿孔33的内径,使该数焊接完成的环片体30得以每经一段距离后焊固一组环片体30至该内管20外周,该外管10内径恰等于该环片体30的该凸环管31外径,所以该内管20及数固设的环片体30乃得以组入该中空外管10内再固定。
参阅图3所示,该中空管的补强结构实施于该担架40的两侧杆体41内,即该杆体41内部为中空管的补强结构的结构。
上述该外管10为中空外管10,通过上述的中空管补强结构,得以补强中空外管10的强度。另一方面,因其强度提升而使用上仅系空心的材料,所以可以减轻整个产品的重量,所以实施于该担架、躺椅、折叠自行车或铁管制品等时,均可大幅减轻其重量又不失其强度,而其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及生产速度较传统结构快,深具市场价值。
前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生,未经刘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4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搪瓷内胆防腐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电磁加热的螺旋输送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