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装置的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3892.3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郁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德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H01R12/14;H01R13/28;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装置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子装置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USB的英文全名为(Universal Serial Bus)通常称呼为通用串行总线,由七家电子科技大厂所共同研发与制定出来的规格。
USB为一种标准的连接介面,当USB接头与电脑连接时,电脑不必重新配置规划系统,更不用安装驱动硬件的驱动程序(Driver),电脑即可以有效地与外部连接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印表机、数字相机等等)沟通,并且,USB还具有统一介面、传输速度快、随插即用、热插拔等等优点,改善了现有连接埠的缺点,又,USB最多还可以连接127个周边设备。USB已经是目前所非常广泛使用的连接介面了。
而由于USB具有上述种种优点,具有USB连接介面的外接电子装置已经有很多种类了,举凡读卡机、随身盘、数字相机、集线器或移动电话等等。
然而上述USB连接介面在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点还待改进:
利用USB来当作连接介面的外接电子装置已经有着非常多种类了,然而,当人们要携带所述等电子装置时,却也造成了不方便。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点,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点,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利于携带的电子装置的组合结构的新型专利。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子装置组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电子装置组合包括有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与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而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具有至少一可供插接于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的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与至少一可供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插接的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子装置设置有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与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可供插接入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而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可供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插接,这样,当携带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时,可组构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为一体,以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子装置组合-1;第一电子装置-11;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111;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112;第二电子装置-12;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121;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122;吊挂条-1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与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组合1包括:
第一电子装置11,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具有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111与至少一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112,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可为读卡机、随身盘、数位相机、集线器、无线网卡或移动电话,但不限于此;
第二电子装置12,所述第二电子装置12具有至少一可供插接于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112的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121与至少一可供所述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111插接的第二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122,所述第二电子装置12可为读卡机、随身盘、数位相机、集线器、无线网卡或移动电话,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德国际资讯有限公司,未经广德国际资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3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联弯头
- 下一篇:一种油、气集输管道沉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