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遥控防盗的电动车机械锁和电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2711.5 | 申请日: | 200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樟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樟富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E05B45/06;E05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7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防盗 电动车 机械锁 门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车锁,尤其是有防盗功能的电动车机械锁和电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车机械锁和电门锁,许多没有防盗功能,常被小偷撬开、剪断机械锁的方式偷走;把电门锁下面两根导线短路的方法接通电源,把电动车开走,造成电动车常常被盗失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车机械锁和电门锁,常常被小偷撬开、剪断的方式偷走,短路电门锁下面的导线开走电动车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遥控防盗的电动车机械锁和电门锁,不管是撬开、剪断机械锁或事先用导线短路,都会高喊抓小偷,使小偷害怕而逃;假若小偷有电动车的电门锁匙,电动车也无法开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的报警器外壳内,安装电源,遥控接收器,遥控电门开关,语音报警电路板.报警器外壳的一边,安装有锁匙孔、锁孔的锁头,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把锁舌、锁条安装在报警器外壳的另一边,与外壳绝缘,用导线与语音报警电路板上的R2上端电连接.当电动车主人自己开机械锁时,按遥控发射器的A键,遥控接收器A脚收到信号后,输出到VT1放大,继电器K吸下,因继电器AB是常闭接点,平时接通报警电路电源,当继电器吸下后,AB开关断路,断开电源,用锁匙打开机械锁,不会高喊抓小偷,电动车主人自己要开电动车时,除按常规用电门锁匙打开电门开关外,必须要按遥控发射器的B键,遥控接收器B脚收到信号后,输出到VT2放大,继电器K吸下,因为继电器CD是常开接点,串接在电动车电门开关线上,所以打开电门开关,仍不能把电动车开走,当有遥控信号时,才把电门线接通,才能把电动车开走.语音报警电路采用本人的非法打开能高喊抓小偷的车锁专利(ZL2008201368754)短路断路语音报警电路原理,该电路绝无当雷电、鞭炮、电器开关干扰时乱报警,电源的正极接锁头,其中电阻R1放在连接锁舌和锁条的绝缘层内,R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锁舌与锁条,锁条用导线与报警电路板上的R2上端电连接,这样,不管小偷断路或短路机械锁,都能高喊抓小偷,把小偷吓跑,集成块采用CD4001或CD4011,抓小偷语音片用KD56029或其他能连续发声的录音片和抓小偷的语音片,该电路采用控制电源的方法触发,不会乱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管小偷用何种方法把机械锁剪断、撬开或小偷事先用导线把机械锁短路,车锁必将一直高喊抓小偷,小偷打开电门锁,短路电门锁,没有主人的遥控发射器,都不能把电动车开走.所用器件大都是成品,易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遥控接收电器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语音报警电路板电路原理图。
图4是锁舌锁条R1的位置图。
在图中1.遥控接收器2.语音报警电路板3.遥控电门开关4.电源5.锁头6.锁孔7.锁匙孔8.锁舌9.绝缘层10.锁条11.报警器外壳12.遥控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把有锁匙孔(7)锁孔(6)的锁头(5)安装在报报警器外壳(11)的一边,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把有锁舌(8)绝缘层(9)的锁条(10)安装在报警器外壳(11)的另一边,与报警器外壳(11)绝缘,报警器外壳(11)内是遥控接收器(1)语音报警电路板(2)遥控电门开关(3)和电源(4),电动车主人有遥控发射器(12).在图2中,当主人自己开机械锁时,按遥控发射器(12)的A键,遥控接收器A脚,收到信号后,输出到VT1放大,继电器K吸下,A B开关断路,(此开关接在语音报警电路板电源上);当主人自己开电动车时,除按常规用电门锁匙打开电门开关外,必须要按遥控发射器的B键,遥控接收器B脚,收到信号后,输出到VT2放大,继电器K吸下,接通了串接在电动车电门开关线上的CD开关,CD开关,平时断路,当有遥控信号时,才把电门线接通,主人才能把电动车开走。图3是短路断路语音报警电路原理图,安装在报警器外壳(11)内,锁头(5)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在图4中,电阻R1在绝缘层(9)内,R1一端接锁舌(8),另一端接锁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樟富,未经丁樟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2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