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鼠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1650.0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廖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振锋 |
主分类号: | A01M23/18 | 分类号: | A01M23/18;A01M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捕鼠瓶,尤指能引诱老鼠将其捕捉于瓶中,并可在捕捉到老鼠后直接丢弃的捕鼠瓶。
背景技术
习用的捕鼠器,主要包含捕鼠夹、黏鼠板以及捕鼠笼等。捕鼠夹必需摆放在地上,家中的小朋友或是宠物很容易会误踩到而受到伤害。黏鼠板同样是放置在地上,除了误踩问题之外,更具有容易逃脱的问题。而捕鼠笼上则具有许多的孔隙,在捕捉到老鼠后,老鼠的粪便会由孔隙中溢出,造成家庭卫生及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捕鼠笼在捕捉到老鼠后,尚必须将老鼠浸泡在水中将其淹死或是长时间等待老鼠自然饿死,不仅十分的麻烦,处理老鼠的尸体更会令人感觉不舒服。除此之外,习用的捕鼠器在捕捉老鼠时,会令老鼠受到惊吓,老鼠在惊吓而拼命挣脱时,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在处理掉捕捉到的老鼠后,这些气味仍然会残留在捕鼠器中,因而导致不易再捕捉到其它老鼠的问题。
习用的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习用的捕鼠夹,很容易会误伤到家中的小朋友或是宠物;
2.习用的黏鼠板,不仅容易被误踩,更容易让捕捉到的老鼠逃脱;
3.习用的捕鼠笼,具有许多的孔隙,老鼠的粪便会由孔隙中溢出,造成家庭卫生及健康问题;
4.习用的捕鼠器,在捕捉过老鼠后,容易残留老鼠的气味,因而不易再捕捉到其它的老鼠。
因此,如何改进上述习用的缺点,使得捕鼠器能更为方便使用,并兼具安全卫生等特性,为本实用新型所关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新颖且进步的捕鼠瓶,采用瓶体作为主要结构,并能让进入瓶体中的老鼠受困于其中,在捕捉到老鼠后,使用者只需将瓶体的盖子盖上,即可丢弃,达到方便、安全及卫生等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捕鼠瓶,包含:
一瓶体,具一开口;
一活动门,设于该瓶体中,并位于靠近该开口处,该活动门具一弹性机构,在开启后能自动恢复成闭合状态;
一门挡,设于该瓶体中,并能挡住该活动门,促使该活动门维持在开启状态;
一盘体,设于该瓶体中,并连接该门挡;
其中,当一老鼠进入该瓶体中,并踩踏至该盘体时,该盘体会牵动该门挡,使得该门挡位移不再挡住该活动门,因此,通过该弹性机构的弹力,即可令该活动门自动闭合,将该老鼠成功捕捉于该瓶体中。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该活动门的大小为大于该开口的大小,使得该活动门在闭合时,能利用该开口周围的区域壁面作为支撑,防止该老鼠冲撞开该活动门。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该瓶体为一宝特瓶、一玻璃瓶或是一厚纸瓶。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更包含一盖体,能装设在该开口处,并能将该开口处封闭。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该盖体上具一手提把,方便一使用者在捕捉到老鼠后,将该瓶体提携丢弃。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该盘体通过一铁线连接该门挡。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该盘体通过一连动杆连接该门挡。
如所述的捕鼠瓶,其中还包含一黏鼠胶,设于该瓶体中,并位于该开口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更提出一种捕鼠瓶,包含:
一瓶体,具一开口;
一活动门,设于该瓶体中,并位于靠近该开口处,该活动门具一弹性机构,在开启后能自动恢复成闭合状态;
一盘体,设于该瓶体中,具一挡杆,该挡杆用以顶住该活动门,使该活动门呈开启状态;
其中,当一老鼠进入该瓶体中,并踩踏至该盘体时,该盘体会牵动该挡杆,使得该该挡杆位移不再挡住该活动门,借以通过该弹性机构的弹力,令该活动门自动闭合,将该老鼠成功捕捉于该瓶体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捕鼠瓶,采用瓶体的结构,不会误伤到家中的小朋友或是宠物;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捕鼠瓶,在老鼠进入瓶体后,可以快速的闭合活动门,将老鼠困于其中,并在内部设置黏鼠胶,令老鼠无法逃脱;
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捕鼠瓶,瓶体上不具任何孔隙,因此不会有老鼠粪便溢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捕鼠瓶,结构简易成本低帘,在捕捉到老鼠后即可直接丢弃,不需要再特别处理老鼠尸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捕鼠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捕鼠瓶捕捉到老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捕鼠瓶结合盖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捕鼠瓶具连动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连动杆的捕鼠瓶捕捉到老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振锋,未经廖振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1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