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易于取置及有效防泄的元件接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0330.3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聪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聪长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A47J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于 有效 元件 接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二互相上、下连通的元件接合处,而可使一元件以本身重量于使用中确实压抵另一元件的防泄垫圈防泄,并可依使用所需而供直接取置元件的可易于取置及有效防泄的元件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液体盛装容器接合于一机台的承座上,用以执行供应液体作业,其元件间的接合防泄相当重要,坊间元件间的接合防泄方式大多采相互锁固以接合防泄;以自动泡茶机为例,其为本发明人先前申请的中国台湾第93126438号专利申请案,请参阅图1,该自动泡茶机1于内部的台板11上设有用以盛装茶叶的浸泡筒12,该浸泡筒12中配置有过滤网121,并于底面设有一出水通孔,该出水通孔再接合一具有控制阀的输送管,而输送管的下方则配置有一用以冷却茶汤的冷却筒13,于关闭控制阀时,浸泡筒12可执行浸泡茶叶作业,而于到达浸泡时间后,则开启控制阀,使浸泡筒12内冲泡好的茶汤由出水通孔流入于输送管,再由输送管输送至下方的冷却筒13;然而不论浸泡筒12于执行浸泡茶叶或者排出茶汤的作业过程中,都必须慎重考虑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间的接合防泄问题,因为浸泡筒12于浸泡茶叶的作业过程中,虽然输送管的控制阀呈关闭状态,但若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间没有良好的防泄设计,浸泡筒12内茶汤的水压仍会使茶汤于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间泄漏出来,而排出茶汤的作业过程中相对的也会有泄漏的问题产生,因此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间采相互螺接方式加以锁固接合,使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间不会产生泄漏的问题,并单纯的由输送管的控制阀来控制启闭;惟,将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以螺接方式锁固接合,其虽可防止浸泡茶叶或者排出茶汤的作业过程中外泄茶汤,但因该浸泡筒12于泡茶作业完毕后,其筒内会产生茶垢及残留茶叶,为避免影响不同茶叶的冲泡风味及口感,而必须将浸泡筒12取出加以清洗,又因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以螺接方式锁固接合,使得于取出清洗浸泡筒12的作业上,必须准备工具耗时费力地将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分离,方可取出浸泡筒12加以清洗;相对的,要再执行浸泡茶叶作业时,也必须耗时费力地以工具将浸泡筒12的出水通孔与输送管锁固接合,如此的二元件接合防泄方式,造成使用者清洗浸泡筒作业上相当不便且繁琐耗时的缺失。
故,如何设计一种毋须使用工具,而可使二互相连通接合的元件,不仅有效防泄,并可供易于取置元件而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接合结构,即为业者研发的标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为提供一种可易于取置及有效防泄的元件接合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易于取置及有效防泄的元件接合结构,一种可易于取置及有效防泄的元件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二可互相上、下连通的第一、二元件接合处,其主要于该第二元件的接合端设有通孔,并于通孔的外环侧设置有防泄元件,而该第一元件相对于该第二元件的通孔处设有相连通的通孔,且于第一元件的该通孔的底面设有抵压平面,而该第一元件由上方接合于该第二元件,该第一元件的抵压平面抵接压合该第二元件上的该防泄元件;该第一元件利用本身重量于使用中压抵该防泄元件防泄,并直接取置,达到防泄性佳及提升取置便利性的实用效益。
该接合结构应用于二可互相上、下连通的第一、二元件接合处,第一、二元件间并无任何锁合元件,于取下或置放元件时,毋须繁琐准备工具加以装拆,而可直接取置元件,达到提升取置便利性的实用效益,达到使用省力及节省取置作业时间的实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公知台湾专利第93126438号申请案的自动泡茶机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接合结构应用于第一、二元件接合处的零件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接合结构应用于第一、二元件接合处的组装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使第一、二元件于盛装液体过程中而防泄的使用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使第一、二元件于输送液体过程中而防泄的使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使第一元件易于取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使第一元件易于置放的使用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接合结构应用于自动泡茶机的零件分解图。
图9本实用新型接合结构应用于自动泡茶机的组合剖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使浸泡筒于浸泡茶叶过程中防泄的使用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使浸泡筒于输送茶汤过程中防泄的使用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使浸泡筒易于由承座上取下清洗的使用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使浸泡筒易于置放于承座上的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聪长,未经吴聪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0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