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9808.0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进顺 |
主分类号: | F16K31/05 | 分类号: | F16K31/05;F16K3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俊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阀驱动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旋转阀所使用的阀驱动装置,兼具有电动及手动驱动功能。
背景技术
早期阀类的开启与关闭,多采用纯手动或气、电动驱动器操作方式两种,但电动驱动器在初始设定或紧急状态下须经手动装置才能排除障碍,因此需要一种同时具有电动及手动两种驱动功能的阀驱动装置。
美国专利第4,474,078号揭露一种双蜗轮蜗杆的结构设计,其手动装置需切换离合器以连接手轮以驱动第二组蜗轮蜗杆,当马达启动时则自动切换离合器至电动操作模式以驱动第一及第二组蜗轮蜗杆。一组蜗轮蜗杆减速比一般在1∶10~1∶100之间,因此两组蜗轮蜗杆可以形成很大的减速比,但蜗轮蜗杆组结构并不适合使用在高速操作的条件下,因为会产生很大的摩擦损耗及产生高温,因此第一组蜗轮蜗杆无法长时间工作,即表示其工作负载量低(low duty cycle),且蜗轮蜗杆组装置的传动效率不佳(低于70%),因此需要使用较大输出功率的马达来驱动。
美国专利第6,003,837号揭露一种正齿轮组加上蜗轮蜗杆组的结构设计,离合器迫使马达先断电后,手轮可经由离合器与蜗轮蜗杆组连接而转换为手动操作模式,当离合器脱离后又可回复至电动操作模式。此结构设计虽然可长时间工作,即具有较佳的工作负载量,但传动效率依然不佳,且如果有人忘记将离合器恢复至电动操作模式,将造成驱动器失效。
美国专利第3,052,138、4,762,025、5,090,658、5,102,377号揭露一种偏心悬臂驱动单一行星式复合齿轮差齿装置,当复合齿轮在具有差齿的上下环齿轮上回转时,固定上环齿轮则下环齿轮将产生超大减速比运动。当操作此偏心差齿装置时,若用旋转速度区分的话,则可将偏心悬臂及复合齿轮称为快速运转齿轮,而上下环齿轮则为慢速运转齿轮。复合齿轮的上半部齿轮与上环齿轮啮合而复合齿轮下半部齿轮与下环齿轮啮合,虽然均为正齿轮组装置但两啮合扭力与输出扭力必须相等,高速运作时将造成相当大的摩擦损耗。当复合齿轮差齿数为N(N≥1)时,两上下环齿轮内齿轮齿数相同将使偏心差齿装置减速比降低至N:复合齿轮上齿轮数,即可有效降低悬臂运转速度;另外由于偏心悬臂装置高速运转时会因为离心力的产生而造成剧烈摇晃,这将促使机构损耗或永久性毁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悬臂运转速度及增加齿轮运转效率的阀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离心力平衡式悬臂及增加齿轮运转安全及效率的阀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有电动及手动驱动的阀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阀驱动装置,包含有:一偏心悬臂,该偏心悬臂具有一中心轴孔及一下方偏心轴柄,该偏心悬臂外圆上具有一同轴环状外齿轮;一复合齿轮,该复合齿轮具有一上半齿轮及一下半齿轮,该上半齿轮与该下半齿轮有齿数差;一上环齿轮,该上环齿轮具有一上内圆及一下内圆,该下内圆上具有一内环齿轮与该复合齿轮的上半齿轮啮合;以及,一下环齿轮,该下环齿轮具有一上内圆及一下内圆,该上内圆上具有一内环齿轮与该复合齿轮的下半齿轮啮合。
其中,本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配置一马达,该马达具有一马达出力轴齿轮,该马达出力轴齿轮与偏心悬臂的同轴环状外齿轮啮合。
其中,该上环齿轮的外圆上具有一蜗轮,该蜗轮与一蜗杆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阀驱动装置,复合齿轮适当的调整齿数差可得到想要的减速比,且差齿结构的设计具有输出端止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阀驱动装置及组件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马达出力轴齿轮
2----偏心悬臂
3----环状外齿轮
4----轴承
5----复合齿轮
6----上环齿轮
7----平衡锤
8----轴承
9----C型环
10----下环齿轮
11----主轴
12----轴承
13----蜗杆
14----蜗轮
15----马达
16----上外壳
17----下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进顺,未经林进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9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光控LED灯
- 下一篇:耐高温高压自密封角式截止节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