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车后防护装置及具有该后防护装置的运输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8473.0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81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田化;王晓毅;徐仁勇;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P3/20;B60P3/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邢雪红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车 防护 装置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尤其与一种运输车后防护装置及具有该后防护装置的运输车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道路运输车辆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作为车辆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部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后下部防护装置性能的好坏,对交通运输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关的国家标准《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 11567.2-2001)对后防护装置进行了规范,例如:在碰撞过程中,后下部防护装置可以变形、开裂,但是不许整体脱落;碰撞过程中,后下部防护装置应能够吸收碰撞能量以缓和冲击;对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离地高度均有明确要求;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应不影响车辆的通行能力;后下部防护应尽可能的位于靠近车辆后部的位置;后下部防护无论在任何位置上,都应与车架或其他类似部件相连接,后下部防护对追尾碰撞的车辆必须具有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
现有技术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后防护装置的防撞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在冲击力消失后,现有技术防撞架的刚性连接(如焊接)不能够产生回弹,因而防撞架下部的离地间隙变大,从而使防撞架在一定程度的碰撞后,不能保持其使用价值;进而降低了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也增加了车辆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后防护装置,使防撞架能够产生一定的回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碰撞回弹后的防撞架下部的离地间隙尽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实用新型运输车后防护装置的运输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输车后防护装置,由车体后下部件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下部件的防撞架总成构成,所述防撞架总成,包括下悬杠和两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下悬杠垂直,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悬杠;所述两连接构件在所述下悬杠上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构件上端面向车体内侧延伸,该上端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下部件的纵向件;所述连接构件的后端面,通过弹性构件连接于所述后下部件的横向件。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防护性能好,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更好的满足碰撞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要求,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简单,载荷传递合理,防撞性能好。
2)含有橡胶垫及弹簧钢等弹性元件,吸能好,瞬时冲击力小;且碰撞后能有一定的回弹,在经受小撞击后仍能继续使用,经济性更好。
3)重量较轻,安装简单,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C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后防护装置,其使用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半挂车,也适用于各种冷藏或保温或干货厢式车、厢式挂车、非厢式车及相关道路运输车辆。也即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包括但不仅限于半挂车,也包括各种冷藏或保温或干货厢式车、厢式挂车、非厢式车及相关道路运输车辆。下面,以冷藏厢式半挂车为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由车体后下部件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下部件的防撞架总成构成,对于冷藏厢式半挂车,其后下部件包括门槛22和滑轨211、212,其中门槛22为横向件,滑轨211、212为纵向件,这里的横向纵向,均以车体的横向纵向为参照,以后提到的左右也均以车体的左右为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运输车后防护装置,其防撞架总成,包括下悬杠11和与连接构件12、13,连接构件12、13均与下悬杠11垂直,并焊接于下悬杠11;连接构件12、13在下悬杠1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两连接构件12、13在位置上左右对称,具体布置也相同。以下以连接构件12为例介绍连接构件的具体结构与连接关系。
连接构件12上端面向车体内侧延伸,该上端面固定连接于滑轨211;连接构件的后端面122,通过弹性构件连接于门槛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电动工具
- 下一篇:带有利刃的开瓶器螺旋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