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及钢筋控制两用顶棍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8145.0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5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苑宗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1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截面 钢筋 控制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器材,具体地说是适用于建筑施工现浇混凝土梁截面控制与二排钢筋定位控制过程的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及钢筋控制两用顶棍。
背景技术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常设计有大量混凝土梁。在现浇混凝土梁施工中,截面控制通常采用钢筋顶棍顶在梁模板上口,为了有效控制梁的截面,每根梁需设置若干个顶棍。二排钢筋的定位控制则采用绑扎丝绑扎。但由于绑扎丝本身较细,二排钢筋需逐根与一排钢筋绑扎,才能有效保证钢筋的设计位置。加之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往往漏绑或少绑,造成二排钢筋不能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安装,从而形成质量隐患。目前对上述问题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只能通过细心全面检查才可发现问题,然后加以逐个解决,比较耗费人力,且增加检查时间,延长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安装简便、容易保证质量、且可以提前预置加工、既能起到控制模板截面、又能够保证二排钢筋安装位置的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及钢筋控制两用顶棍。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及钢筋控制两用顶棍,包括作为两用顶棍的钢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本体是“U”字型钢筋和“一”字型钢筋,所述的“U”字型钢筋与“一”字型钢筋固接为一体,其中“一”字型钢筋的两端部设有防腐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能支撑模板截面,又能托挂二排钢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支撑强度大、能够有效保证梁模板截面尺寸和二排钢筋设计位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平面示意图
图中,“一”字型钢筋1,“U”字型钢筋2,防腐层3,梁上二排钢筋4,两用顶棍5,梁上一排钢筋6,梁截面模板7,梁箍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一种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及钢筋控制两用顶棍,见图1,两用顶棍5由“U”字型钢筋2和“一”字型钢筋1组成。“U”字型钢筋2是φ6~φ10的细钢筋,它的上端带有135°的弯钩,下端与“一”字型钢筋1焊接为一体。“一”字型钢筋1是φ12~φ25的粗钢筋。“一”字型钢筋1两端接触梁截面模板7部位涂防锈漆构成防腐层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在钢筋加工场根据设计梁截面尺寸以及梁中配筋情况加工相应尺寸的“U”字型钢筋2与“一”型钢筋1,然后将“U”字型钢筋2与“一”型钢筋1进行焊接。组成本实用新型。然后按规格分类堆放。如图2、图3,现浇混凝土梁钢筋绑扎时,在放置梁中下部钢筋主筋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其上。平面位置在梁上二排钢筋4端头的位置。待梁中钢筋骨架基本成型,即梁上一排钢筋6与梁下部钢筋与梁箍筋8绑扎完毕后,进行梁上二排钢筋4的绑扎时,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型钢筋1部位托住梁上二排钢筋4,“U”字型钢筋2的135°弯钩钩住梁上一排钢筋6,再进行梁上二排钢筋4的平面摆设、用绑扎丝与相邻梁箍筋8绑扎牢固即可。本实用新型在同一根梁上的应用数量,可根据具体梁设计配筋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梁上一排钢筋6及本实用新型不变形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米粒装饰陶瓷砖
- 下一篇:复合材料或复合木材顶层梁柱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