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其应用的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7986.X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2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谢忠志;傅肇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15217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应用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贴附荷重物抑制光学膜片下垂以降低显示画面异常发生机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具有省电、无幅射、体积小、低耗电量、平面直角、高解析度、画质稳定等多项优势的液晶显示器,为原先处独占地位的传统映像管屏幕(简称CRT)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尤其是现今各式信息产品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PDA、液晶屏幕等产品越来越普及,亦使得液晶显示器(LCD)的需求量大大提升。
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配置于此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其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必须提供一背光模组,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并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请参阅图1,是为公知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具有一模组铁框11(Lamp support)、一面板组12(Panel unit)、一背光前框13(Chassis)、一光学膜片层14(Films)、一背光侧框15(Side-frame)、一反射片16(Reflector)、一灯管组17(Lamps unit)与一背板组18(Back-cover unit)。其中,背光前框13、背光侧框15以及背板组18是背光模组的最外层,将灯管组17包覆于其内,并设置于面板组12下方以提供面板组12光源。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背光前框13是为一中空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功能除了包覆于背光模组上方外,也支撑了面板组12避免面板组12掉落。
然而,以目前在模组后段将液晶显示器出货装箱的方式来说,目前以显示面朝下(Face Down)的装箱方式也开始被业界所运用。请参考图2A,这是公知的液晶显示器于显示面朝下时的背光模组2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当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朝下时,背光模组2中的各个组件倒置,亦即相较于图1,此时的光学膜片21是设置于光源22下方,且其两端是设置于背光前框23的两侧边上,并藉由背光前框23与背光侧框24结合后的空间来限制光学膜片21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值得注意的是,光学膜片21的中间部分是藉由背光前框23的中空区域露出。此时,光学膜片21本身的重量会导致其下垂而透过背光前框23的中空区域触碰到下方的偏光板(图未示),进而产生了显示画面色不均(Mura)的情形。
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B至C,这是公知的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21于显示面朝下时的膜片下垂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2B所示,当光学膜片21长度为L1时,将光学膜片21放到背光前框23上,光学膜片21就会在背光前框23的中空部份产生凹陷。此时,代表垂直方向的下陷量越大,亦即曲率半径R1会较小,而光学膜片21变形后的水平方向长度会变短为L2。一般而言,此情况代表了光学膜片21于背光前框23两侧的总重量、拉力以及光学膜片21与背光前框23间的磨擦力已经不足以负荷光学膜片21位于背光前框23中空部份的重量,若光学膜片L1的数值越接近中空长度A时,光学膜片21从背光前框23中心掉落的发生机率越高,使得光学膜片处碰到偏光板导致显示画面色不均的情况发生。
接着,如图2C所示,这是另一公知的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21于显示面朝下时的膜片变形结构示意图。当比例的光学膜片长度L3远大于背光前框23的中空长度A,即L3>>A时,当光学膜片21放到背光前框23上时,其于水平方向的长度虽然会下修至L4,但光学膜片21的中间段区域仅会在背光前框23中空部份产生些许的凹陷,尤其当L3值越大时,其光学膜片21的中间段区域凹陷量会越小,即曲率半径R2会趋近于无穷大。因此,可以了解的是,当光学膜片21长度越长时,光学膜片21掉落出背光前框23的情况越不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环保LED电子仿油灯
- 下一篇:具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