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46782.4 | 申请日: | 200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42;H01R13/428;H01R13/514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通用 串行 总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尤指一种在一般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中增加一组端子,以增加电子信号的传输速度。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目前最受电子产品市场采用的传输接口之一,其主要是由一线端连接器及一板端相互匹配,来沟通线缆及电路板的电子信号。近来有将存储器安装在通用串行总线的线端连接器内,使该USB的线端连接器不必携带线缆而可以与任一USB的板端连接器匹配,使该线端连接器承载的存储器与承载该板端连接器的电路板两者相互沟通电子信号。
由于目前USB 2.0界面的标准主要规范了两种传输速率,高频宽的高速(High Speed)传输速率为480Mb/s,低频宽的全速(Full Speed)传输速率为12Mb/s。低频宽的全速传输是提供滑鼠、键盘之类不会在短瞬间传输大量资料的少数电子装置。
虽然USB 2.0界面广为电子产品所采用,但随着电子装置间传输资料量的不断提升,因此USB 2.0界面也必需要提升传输速率,以缩短传输大量资料所需时间。2008年11月12日正式发行的USB 3.0界面标准规范了超快(Super Speed)传输速率,USB 3.0界面标准的超快传输速率可达5.0Gb/S。由于USB 3.0界面标准的传输速率提升,使USB连接器内至少必需多加两对差动信号端子及一接地端子,才能提供足够频宽。
由于USB 3.0界面标准的两组端子组包括了传统USB 2.0及新增的两对差动信号端子及一接地端子,不但使整个连接器的机械结构上变得拥挤,且在传输速度高达5.0Gb/S时很容易对噪声敏感,因此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板端连接器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特别是提供一种不需依赖埋入成型法而将端子组装于绝缘壳体内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特别是提供一种在完成连接器整体组装之前,对该连接器接触部具有适当保护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主要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一绝缘壳体及一屏蔽外壳。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一尾部及一延伸部,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可分别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尾部可与一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延伸部连接各端子的接触部及尾部。该绝缘壳体延伸有一舌片,该舌片上有多个端子收容槽,各该舌片上的端子收容槽用来分别收容各该第一端子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凸出于该舌片的端子收容槽外,以与接连接器连接。该屏蔽外壳是大致覆盖于该绝缘壳体外。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可分离地组装于该舌片与该屏蔽外壳间的帽盖,且该绝缘壳体的帽盖至少遮蔽各该第二端子的延伸部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各该第一端子大致被组装于绝缘壳体的舌片内,且各该第二端子大致被组装于绝缘壳体的帽盖内,且该帽盖被组装于舌片及屏蔽外壳之间,则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以不必使用现有的埋入成型法而在各端子上成型塑胶绝缘体,因此模具结构较为简单且耐用。由于本实用新型各该第一端子延伸部至少有部份是被收纳于该绝缘壳体的舌片内,因此各该第一端子被组装入该绝缘壳体的舌片时,该绝缘壳体的舌片对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可以提供适当的保护,避免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在运送过程中受损。
为使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现举下列实施例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各第一端子与绝缘壳体的主体组装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各第二端子与绝缘壳体的帽盖组装示意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绝缘壳体的主体与帽盖的逐步组装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绝缘壳体组装完成后的俯视图;
图5B为图5A中的A-A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端子 11接触部
12尾部 13延伸部
131棘刺 2第二端子
21接触部 22尾部
23延伸部 231棘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