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6632.3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郑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诗涛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6/01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1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局麻 喷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利用喷雾器将局麻药喷洒在咽喉部,以减轻咽喉部检查及盲探气管插管时喉反射的应激程度。但是目前的局麻药喷雾器受结构及喷管长度的限制,其作用范围只能达到口腔及咽喉部位,不能喷洒至气管内,于是不能解决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麻醉苏醒期间进行气管内吸痰时所引发的血压急剧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局麻药均匀地喷洒在患者气管黏膜表面,以消除气管内吸痰时应激反应对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构成的危险,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由气囊、药水罐、喷杆、喷射粗管及喷射细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气囊和药水罐通过喷杆贯通连接,喷杆的另一端套有一喷管;所述的喷管由喷射粗管及喷射细管构成,喷射细管的外端口为封闭状,喷射细管上对称制有喷射孔。
所述的喷射粗管和喷射细管为向上翘的弧形管状物,弧度为5-10度。
所述的喷射粗管的外径为6mm,内径为4mm,管长为60mm。
所述的喷射细管的外径为4mm,内径为2mm,管长为90mm。
所述的喷射细管上制有的喷射孔的直径为1mm。
所述的喷射粗管和喷射细管由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克服了现有喷雾器由于不能将局麻药喷洒至气管内,从而不能避免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麻醉苏醒期间进行气管内吸痰时,血压急剧升高的问题。该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能将局麻药均匀地喷洒在患者气管黏膜表面,从而阻断气管黏膜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活动的传入,消除气管内吸痰时的应激反应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构成的危险。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2、药水罐,3、喷杆,4、喷射粗管,5、喷射细管,6、喷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由气囊1、药水罐2、喷杆3、喷射粗管4及喷射细管5构成。气囊1和药水罐2通过喷杆3贯通连接,喷杆3的另一端套有一由喷射粗管4及喷射细管5构成的喷管,喷射粗管4和喷射细管5由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喷射粗管4的外径为6mm,内径为4mm,管长为60mm;喷射细管5的外径为4mm,内径2mm,管长为90mm。喷射粗管4和喷射细管5构成一向上翘的弧形管,其弧度为5-10度。喷射粗管4和喷射细管5之间为圆锥形光滑过度连接,喷射细管5上对称制有喷射孔6,喷射孔6的直径为1mm。喷射细管5的外端口为封闭状,使喷雾器喷雾时喷射细管5内保持足够的压力,以保证麻醉药从喷射孔6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当手术患者在气管内吸痰时,病人处于苏醒期,麻醉已很浅,吸痰管作为异物对气管壁黏膜构成刺激,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甚至会诱发脑溢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而设计的。
该气管内局麻药喷雾器使用时,在快速诱导、常规加压给氧、喉镜挑起会厌软骨显露声门后,将喷射细管5沿声门进入气管内深达60-80mm后,在缓慢退出的同时,反复挤压喷雾器的气囊1,此时药水罐2内的麻醉药能从喷射细管5的喷射孔6均匀地喷洒而出,无间隙地覆盖于患者气管黏膜表面,从而阻断了气管黏膜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活动的传入,达到表面麻醉的目的,有效地抑制了吸痰所引起的血压急剧生高的应激反应。
因喷射粗管4和喷射细管5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带有一定的弹性,不用担心在使用过程中会滑落以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在麻醉诱导期间预先使用该喷雾器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能有效预防在麻醉苏醒期间进行气管内吸痰时所引发血压急剧升高的应激反应,特别适用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诗涛,未经郑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步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