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4891.2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毛昭宁;张家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昭宁;张家敏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B65D8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美国纽约***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集装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结构,属于储运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6811048,是在传统集装箱的底板结构上的改进,其结构为底板包括骨骼框架,骨骼框架主要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纵向地被配置的左、右空心长方形管,左、右空心长方形管与一对纵向地间隔、横向地被配置的空心长方形管垂直相交。美国专利6811048的上述描述为集装箱的底板结构。起到承重作用的是上述的底板结构。
美国专利4177907,是在传统集装箱的结构上的改进,其底板结构为“底壁带有在它的四个角落中的每一个角度块,刚性连接一基础直立部分。当集装箱是被架设的延伸立杆来到基础直立部分的上端,基础直立部分在横截形状与侧面墙相似并与侧面墙成一体”,底壁10的基础直立部分为矩形,设置在底壁10的四个角上,与延伸立杆32连接的铰链在其中部,基础直立部分没有承重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结构,包括底座梁、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支撑、右侧板支撑、后端板、前门板和顶板构成,
在底座梁上安装有铰链连接后端板、前门板;或在底座梁上焊接支撑,支撑的宽度和长度与后端板底端、前门板底端的厚度和长度相同,支撑上安装有铰链连接后端板、前门板;
有左侧板支撑固定连接若干只并间隔放置的底座梁的一端、右侧板支撑固定连接若干只所述底座梁的另一端,
左侧板支撑的高度大于后端板、前门板的厚度;右侧板支撑的高度大于左侧板支撑的高度与左侧板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传统的集装箱底盘结构,有若干只底座梁,可选择3只以上,若干只底座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侧板支撑梁,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侧板支撑梁有不同高度的高侧板支撑梁、中高侧板支撑梁和次高侧板支撑梁,侧板支撑梁不同的高度对应于立在侧板支撑梁之上的侧板折叠后的侧板的高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
集装箱各墙体板均可折叠于底座上,顶板盖于折叠后的墙体板上,整个集装箱的体积仅是一般固定式集装箱体积的五分之一;
由于集装箱体积减小,可大大降低运输费用和减少仓储占地面积和空间;
该集装箱采用铰链连接,折叠和安装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B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C向侧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向侧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截面示意图;
图中t为左侧板、右侧板、后端板、前门板和顶板的厚度。L和L1为本实用新型的长度;L小于L1;S和S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结构,包括底座梁1、2、3、4、5、6,左侧板26、右侧板25、左侧板支撑8、右侧板支撑9、后端板23、前门板24和顶板27构成,前门板24和后端板23翻转重叠后组成的长度在小于左侧板26或右侧板25的长度。
在底座梁6上固定连接有后侧板支撑梁70,后侧板支撑梁70的内侧上端安装铰链28连接后端板23;
在底座梁1上固定连接有前侧板支撑梁30,前侧板支撑梁30的内侧上端安装铰链29连接前门板24;前侧板支撑梁30的高度大于后侧板支撑梁70的高度和后端板23的厚度之和;
有右侧板支撑9固定连接间隔放置的底座梁1、2、3、4、5、6的一端、左侧板支撑8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梁1、2、3、4、5、6的另一端;
右侧板支撑9的内侧上端安装铰链22连接右侧板25;右侧板支撑9的高度大于前侧板支撑梁30的高度和前门板24的厚度之和;
左侧板支撑8的内侧上端安装铰链21连接左侧板26;左侧板支撑8的高度大于右侧板支撑9的高度和右侧板25的厚度之和。顶板27安装在前门板24和后端板23和右侧板25和左侧板26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昭宁;张家敏,未经毛昭宁;张家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8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携带的防身自救器
- 下一篇:多功能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