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日光温室下挖式砂石栽培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4084.0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3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怀;殷学云;张国森;柴再生;刘长军;杨茂元;张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光温室 下挖式 砂石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日光温室下挖式砂石栽培槽。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三种形式,栽培槽深度仅15-20cm,栽培槽内径为48cm,限制了茄子、辣椒等深根系作物的生产,对单株结果数量的增加和连续多年栽培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传统的栽培槽多建立在耕地上,容易造成温室内湿度过大、浇水后升温慢、容易沤根等现象,给蔬菜的正常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三种形式的栽培槽,都需要码1-4层红砖,使建造成本增加,农户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围绕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日光温室下挖式砂石栽培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日光温室下挖式砂石栽培槽,呈“U”型。“U”型槽两边码有块石。槽内径60cm,槽深30~35cm,槽长7.0~8.0m,槽间走道宽80cm,走道内径为50~60cm,槽内壁铺一层棚膜,棚膜上再填充3-5cm厚的瓜子石,瓜子石上铺一层编织袋,槽内填充25~27cm深的栽培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较常规栽培槽宽度增加12cm,深度增加10cm,扩大了作物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砂石白天吸热,夜间散热,冬季温室内白天升温快,夜间保温蓄热效果好,有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对茄子、辣椒等深根系蔬菜生长较为有利。栽培槽底部铺一层棚膜和填充瓜子石,过滤了多余水分,避免了冬季低温阶段蔬菜沤根现象的发生。
2、温室建造不占用耕地,就地取材,“U”型槽两边码原石,下挖式砂石栽培槽较传统常规栽培槽亩节约建造成本1000元,栽培槽的改进提高了温室冬季保温蓄热能力,优化了作物生长环境,大幅度提高了蔬菜产量和效益。
3、砂石地日光温室生产加大了非耕地开发利用,同时通过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节水滴灌应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使用等技术,促进了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日光温室下挖式砂石栽培槽,先将温室整平,然后在砂石地面下挖栽培槽。槽内径60cm,槽深30cm,槽长7.0m,呈“U”型。槽两边码1-2层块石2,槽间走道3宽为80cm,走道内径为50cm,槽内壁铺一层棚膜4,棚膜4上再填5cm厚的瓜子石5,瓜子石5上再铺一层编织袋6,槽内填充25cm深的栽培料7。栽培料7为发酵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鸡粪、菇渣等有机物和过筛的炉渣、河沙等无机物的混合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未经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2保偏光纤分束器
- 下一篇:电子铅封探头传感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