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3019.6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5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友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吉隆光纤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G02B6/255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琪 |
地址: | 210002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定位 装置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熔接机包括光纤定位装置和熔接装置。光纤定位装置可对光纤进行定位和导向,以便顺利地实施光纤熔接,并获得较高的光纤熔接性能指标。
光纤定位装置的种类繁多,结构也各异,其中,公开号为CN 153067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光纤固定系统、光纤对接系统和光纤熔接系统”。
上述用于固定光纤的光纤固定系统(俗称光纤定位装置)中分别披露了一种固定主体(俗称定位座)、一种下压主体(俗称压头)。
固定主体包括均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两槽分别形成在该主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从而沿着两槽的轴向支撑光纤,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以上并横向靠近,以形成阶梯结构,两表面大致是平面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横截面为V形或梯形,当沿第一方向测量时,第一槽比第二槽短,当光纤支撑在两槽内时,该光纤的脊线从第一槽中突出到固定主体的第一表面以上,并容纳在固定主体的第二表面以下的第二槽内;
下压主体包括突起,该突起形成在该主体的第一表面上,并大致垂直于第一槽而延伸,第一表面大致是平面的,下压主体的第一表面朝向固定主体的第一表面;
固定主体和下压主体至少其中之一可朝向另一个移动,从而通过把光纤压到第一槽内的突起,光纤可固定在两者之间。
上述的固定主体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固定主体中第一槽沿第一方向测量的长度较短且深度较浅,因此,放置光纤时,光纤不易放入第一槽,进而,下压主体无法稳定可靠地压住光纤,使光纤固定系统失去定位和导向的作用,以致无法顺利地实施光纤熔接,光纤熔接的性能指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采用该改进结构后,光纤的定位和导向精度较高,以致可顺利地实施光纤熔接,光纤熔接的性能指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三槽分别形成在定位座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上,第二表面高于第一表面并横向靠近,第三表面位于第一表面远离第二表面的横向另一侧,第三表面高于第一表面并横向靠近,且第二槽、第三槽之间形成纵向凹进,从而沿着三槽的轴向支撑光纤,当光纤支撑在三槽内时,该光纤的脊线从第一槽中突出到定位座的第一表面以上,并容纳在定位座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以下的第二槽和第三槽内。
与现有定位座相比,本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增设了第三槽且由此形成纵向凹进,以致起支撑作用的三槽长度得以延长,这样,可沿着第一槽、第二槽、第三槽的轴向支撑光纤,且使得光纤易放入第一槽中,进而,光纤定位装置中的压头可伸进纵向凹进中,稳定可靠地压住光纤,使光纤定位装置发挥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因此,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光纤的定位和导向精度较高,以致可顺利地实施光纤熔接,光纤熔接的性能指标较高。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光纤定位装置定位座改进结构均简称为本改进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表面呈下凹的圆弧状或大致是平面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二槽、第三槽以对称或非对称方式位于第一槽的横向两侧。
所述三槽的横截面为V形或梯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及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及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及使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改进结构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槽1、第二槽2和第三槽3,三槽分别形成在定位座的第一表面4、第二表面5和第三表面6上。
第一表面4呈下凹的圆弧状,第二表面5和第三表面6大致是平面的;第二表面5高于第一表面4并横向靠近,第三表面6位于第一表面4远离第二表面5的横向另一侧,第三表面6高于第一表面4并横向靠近;第一表面4分别与第二表面5和第三表面6之间的连接过度面7和8大体为圆弧面。
第二槽2、第三槽3以对称方式位于第一槽1的横向两侧,三槽的横截面为V形,且第二槽2、第三槽3之间形成纵向凹进9,从而沿着三槽的轴向支撑光纤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吉隆光纤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吉隆光纤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