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静电控制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2718.9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2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顺;张琢琳;张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2 | 分类号: | H01B7/22;H01B7/295;H01B3/44;H01B3/3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3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备控制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控制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电气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对各装备部件的电气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电气装备有防静电、防尘的要求,有较多的电子元器件工作场所、焊接、防爆等领域,也有防静电、防尘要求。如果是金属电器元件,常规采用金属外壳良好接地方式来解决,但电器元器件的连接控制电缆,由于电缆外护层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在内部导体通电、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外界电磁场下等情况下,电缆表面会带有大量静电荷。电荷积聚一定程度生产电火花或对灵敏电器元件产生电磁干扰等现象。迄今还没有一种在复杂场合下具有良好防电磁干扰、防静电、环保,同时具有控制信号、电能传输双重功能和一定柔软性的防静电控制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静电控制电缆,以期在复杂场合下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防静电、环保,同时具有控制信号、电能传输双重功能和一定柔软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防静电控制电缆的结构特点是导体采用镀锡软铜线,在导体上挤包硅烷交联聚乙绝缘层或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缆芯外依次绕包包带层和由铜带或铝塑带构成的屏蔽层,在屏蔽层和包带层之间设置镀锡铜丝引流线;铠装层采用镀锌低碳钢丝或镀锌钢带,在所述铠装层与屏蔽层之间挤包塑料隔离层;最外层通过挤包抗静电阻燃环保型塑料形成外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包带层采用半导电布带;所述外护套层为抗静电阻燃环保型TPU弹性体材料或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其具有、抗静电、阻燃、无卤低烟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绝缘层采用了高电气性能和高机械性能的硅烷交联聚乙绝缘材料或辐照聚烯烃绝缘材料,材料易得且便于加工,性价比最高;
2、本实用新型包带层采用半导电布带,其与外层的金属屏蔽层能释放出绝缘线芯上的感应静电;
3、本实用新型中铜带或铝塑带包绕形成的屏蔽层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有效减少了电缆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干扰或周围环境对电缆产生干扰;
4、本实用新型金属屏蔽层不因内部通电工作致使电缆外表面带静电;
5、本实用新型外护套层材料环保、安全、可回收重复使用,能有效消除材料表面静电。
6、本实用新型电缆外表面不因内外部原因而使电缆表面带静电。燃烧时发烟量低,不产生卤酸气体,并且电缆具有不延燃性能,提高控制电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静电控制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线芯,3包带层,4引流线,5屏蔽层,6隔离层,7铠装层,8外护套层。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导体1采用镀锡软铜线,在导体1上挤包硅烷交联聚乙绝缘层或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2;由多根绝缘线芯2绞合成缆,构成电缆缆芯;在缆芯外依次绕包包带层3和由铜带或铝塑带构成的屏蔽层5,在屏蔽层5和包带层3之间设置镀锡铜丝引流线4;铠装层7采用镀锌低碳钢丝或镀锌钢带,在铠装层7与屏蔽层5之间挤包塑料隔离层6;最外层通过挤包抗静电阻燃环保型塑料形成外护套层8。
具体实施中,包带层3采用半导电布带;外护套层8为抗静电阻燃环保型TPU弹性体材料或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其具有、抗静电、阻燃、无卤低烟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