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书画装裱调制浆料的双壁中空浆缸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2461.7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00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44C7/02 | 分类号: | B44C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 晴 |
地址: | 215104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书画 装裱 调制 浆料 中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书画装裱调制浆料的双壁中空浆缸。
背景技术
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还能保留作品原貌流传至今,这主要是依托于传统装裱特有的形制载体,而好的装裱作品又必须要用优质浆料作粘合剂,方能装潢合格的裱件,基于此,更突显出浆料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打浆,主要是用陶缽作为打浆器皿,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科学的因素,导致在打浆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
1.就调制浆料(打浆)而言,掌握水温是重要环节,对于不同季节温度的影响,或由于延长打浆时间而降低温度失去时效等因素,均会导致浆料不能熟化。因此,传统打浆在浆的熟化程度上没有保障,季节适应性较差,当打浆过程中出现浆料不能熟化时,不但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而且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2.不易养浆,现有的浆缸设计是口大底小,在养浆每天换水的操作上,倒水时浆体易随水流滑动而出,因此缸体设计不够科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用于书画装裱调制浆料的双壁中空浆缸,其缸体为中空结构,中空腔内可通过注水口注水保温,从而延长打浆时间,保障浆料的熟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书画装裱调制浆料的双壁中空浆缸,包括一个双壁组成的中空结构的缸体,缸体的顶部设有与其中空腔连通的注水口及出气口;
所述缸体的内口径及外口径均从上到下逐渐变大,呈口小底大的形状;
所述缸体的内壁较薄,外壁较厚;
所述缸体内壁的底部与外壁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支点;所述加强支点有五个,一个位于缸体底部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另外四个则均布于以该中心加强支点为圆心的外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缸体为中空结构,中空腔内可通过注水口注水保温,从而延长打浆时间,保障浆料的熟化程度,其保温效果在冬天更为显著,更适合初学打浆者使用。
2.本实用新型在注水口旁,另设出气口,从而保证注水顺畅,不逆气。
3.由于浆缸的设计是底大口小,在养浆每天换水的操作上,不会因为倒水时浆体随水流滑动而出,从而有效的起到了制约和阻流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中缸体的内壁较薄,外壁较厚,缸体内壁薄有助于导热快,从而使浆料容易熟化,缸体外壁厚有助于保温,同时增强了牢度,延长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内壁的底部与外壁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五个加强支点,以传导力的作用,并增强了浆缸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其中:1缸体;2中空腔;3注水口;4出气口;5加强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书画装裱调制浆料的双壁中空浆缸,包括一个双壁组成的中空结构的缸体1,缸体1的顶部设有与其中空腔2连通的注水口3及出气口4。使用时,缸体1的中空腔2内可通过注水口3注水保温,从而延长打浆时间,保障浆料的熟化程度。
所述缸体1的内口径及外口径均从上到下逐渐变大,呈口小底大的形状。因此,在养浆每天换水的操作上,不会因为倒水时浆体随水流滑动而出,有效的起到了制约和阻流作用。
所述缸体1的内壁较薄,外壁较厚,缸体1内壁薄有助于导热快,从而使浆料容易熟化,缸体1外壁厚有助于保温,同时增强了牢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缸体1内壁的底部与外壁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五个加强支点5,一个位于缸体1底部中空腔的中心位置,另外四个则均布于以该中心加强支点为圆心的外圆周上,这样就增强了浆缸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4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灯灯胆防水结构
- 下一篇:印花机械输送带压杆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