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耕耘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42340.2 | 申请日: | 200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 |
| 主分类号: | A01B59/02 | 分类号: | A01B59/02;A01B71/02;B62D51/06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80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耕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田及旱地耕作的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耕耘机。
背景技术
在地面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和山区,以及在小块的水田耕作中,大型的农业机械无法发挥其威力,更多的是使用人力或者畜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出现了农用微型耕耘机。现有技术中,农用微型耕耘机的功能较为单一,只可以进行犁地或者旋耕工作,同时由于其固定有轮子,限制了耕作的范围。另外当前的微型耕耘机多通过皮带或者链轮进行传动,结构复杂,而且联接不稳定,同时其体积还是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耕耘机,它可以包含了犁地及耕耘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在路上行走,同时其结构紧凑,而且其功能部件的折装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耕耘机是这样实现的:微型耕耘机包括有机架、发动机、变速箱、扶手、操纵装置,变速箱的输出轴两端同时伸出变速箱以外,输出轴安装有行走轮、旋耕机叶片、水田行走轮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机架后方为一个中空的后悬挂架,对应于前面安装的行走轮、旋耕机叶片、水田行走轮分别安装小行走轮、支撑杆、犁耙,机架两侧行走轮上方安装有挡泥板,变速箱通过档位调节装置拨动变速箱上的拨叉来进行换档。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位于机架下方,并且倾斜放置,而在变速箱的上方,通过一个支架与机架相连,支架与变速箱体呈“V”形布置,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整个机械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输出轴与行走轮或旋耕机叶片或水田行走轮的连接采用销接方式,保证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具有多个挡位,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状态改变输出功率大小与行进速度的快慢。
本实用新型直接以变速箱为支撑部件,结构紧凑、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变速箱输出轴及后悬挂架上安装不同的配件,可实现犁、耕、耙等多种作业,并适合在路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泛,既能在平原使用,更适合山区梯田使用,特别适合小块面积的水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犁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旋耕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耕耘机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微型耕耘机包括有机架1、发动机2、变速箱3、扶手4、操纵装置五部分,变速箱3的输出轴两端同时伸出变速箱3以外,输出轴上安装有行走轮6、旋耕机叶片10、水田行走轮8之一,机架后方为一个中空的后悬挂架12,对应于前面安装的行走轮6、旋耕机叶片10、水田行走轮8分别安装小行走轮7、支撑杆11、犁耙9。
变速箱3位于机架1的下方,并且倾斜放置,在变速箱的上方,通过一个支架15与机架1相连,支架与变速箱体呈“V”形布置,机架1的行走轮6上方安装有挡泥板13,可以避免在耕作时泥浆往上方飞溅,变速箱通过档位调节装置14拨动变速箱上的拨叉来进行换档,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情景。
如图1所示,变速箱3的输出轴两端同时伸出变速箱以外,输出轴两侧安装两个行走轮6,在机架1后方的中空的后悬挂架12上安装有小行走轮7,变速箱3的输出轴与两个行走轮6的连接采用销接方式,保证可靠连接。
如图2所示,变速箱3的输出轴两端同时伸出变速箱3以外,输出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水田行走轮8,机架1后方的后悬挂架12上安装犁耙9,变速箱3的输出轴与水田行走轮8的连接采用销接方式,保证可靠连接,在后悬挂架12上安装的犁耙可以通过上方的调节手柄调节犁的高低。
如图3所示,变速箱3的输出轴两端同时伸出变速箱以外,输出轴上两侧分别安装旋耕叶片10,机架1后方的后悬挂架12上安装支撑杆11,变速箱输出轴与两组旋耕叶片10的连接采用销接方式,保证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机械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合小型地块农田作业,可实现犁、耕、耙等多种作业,而且无需专用工具,即可实现功能组件的更换,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在平原使用更适合山区梯田使用,特别适合小块面积的水田使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未经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