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2118.2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华平 |
主分类号: | F02M29/04 | 分类号: | F02M29/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节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节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因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不能充分燃烧,不仅浪费燃油,而且燃烧后产生的汽车尾气还造成严重的气体污染,国内外对节油和防止污染均已列为重大专题进行研究,现有的汽车节油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对发动机或化油器以及汽车零部件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另一类是增加一些辅助装置,例如控制喷油压力、喷油角度、喷油时间及雾化质量等,从而使汽车节油,但是,由于国外设计的结构均比较复杂,造价高,效果一般,国内虽也有类似的节油装置,但效果不明显,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对进入汽车发动机燃烧前的气体进行处理而有效地节油的汽车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汽车节油器,为一中空的筒体的外壁上均布至少设置有三个弹性片,筒壁为断开式结构,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片向心且均匀排列呈螺旋状的叶片,叶片在中心汇聚固定在两端向外呈锥体的叶片固定轴上,所述的汽车节油器连接在汽车发动机之气体滤芯与节气阀总成之间的进气管内。
上述的筒体的一端面均布有向外伸出的卡爪。
上述的叶片在轴向上依次错开有一定的距离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和叶片固定轴上。
上述的叶片为三片,且为铜叶片。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对进入汽车发动机燃烧前的气体进行搅拌,使得进气管内各处气体的压力相近、流速均匀;
2、本实用新型可使汽车发动机进入燃烧的汽油燃烧的比较完全、充分,二次污染少,减少环境污染;
3、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使汽车节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汽车节油器,为一中空的筒体10的外壁上均布至少设置有三个弹性片101,筒壁为断开式结构,即在筒壁上设置有开口102,在筒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片向心且均匀排列呈螺旋状的叶片30,叶片30在中心汇聚固定在两端向外呈锥体的叶片固定轴20上,所述的汽车节油器连接在汽车发动机之气体滤芯与节气阀总成之间的进气管40、50内,要求尽量安装在靠近节气阀总成一侧。
上述的筒体10的一端面均布有向外伸出的卡爪103。
上述的叶片30在轴向上依次错开有一定的距离连接在筒体10的内壁上和叶片固定轴20上。
上述的叶片30为三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筒体10的外壁上均布的三个弹性片101卡紧在气体滤芯与节气阀总成之间的进气管40、50内,要求尽量安装在靠近节气阀总成一侧,并由一端面上均布的卡爪103卡在进气管40、50的一端面上,发动机工作时,进入进气管40、50内的气体可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气体的压力、流速均匀,可使燃油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增加能量达到节油的,它所增加的能量是由不易燃烧的污染物质及气体中的水完成的,这些物质燃烧后产生的能量本身就完成了环保的效果,由于内燃机不再排出易爆物质,杂质气体在充分燃烧后得到净化,由此噪音大幅降低,内燃机在做功中,得到的环境优越,内部清洁,寿命也就延长了。在此条件下,内燃机所需的燃料得到细化,燃点得到降低,燃烧时的膨胀系数增加,供油量减少,因此增加了动力又节省了油耗。本实用新型在实践中的以下功能:1、增加动力;2、节省油耗;3、环保,降低污染;4、提高内燃机性能;5、驾驶舒适,增加驾驶乐趣;6、安装简单,便捷,无需改动内燃机结构,适合在汽车节油领域应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华平,未经方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